昨日,Shopee 官宣上线全托管模式。
官方消息称,当前,全托管店铺已在菲律宾、巴西、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九大市场开启。
全托管资深买手会结合消费者市场洞察,及时发现爆品趋势,助力商家进行供应链产品开发,带领入驻卖家极速出海。
至此,东南亚两大巨头 Lazada 和 Shopee 又一次双双在全新领域展开竞争。
所谓全托管模式,起源于 Shein,发扬于 Temu,目前几乎成了所有出海企业的标配,AliExpress 和 TikTok Shop 也早已官宣并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低价是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但对于东南亚、非洲这些市场,它真的有效果吗?卖家将会受到什幺影响?未来将如何做呢?今天我们深入聊一聊。
全托管,简单来说就是卖家变为供应商,只负责供货,剩下的运营、发货全由平台负责。表面上看,卖家只是省却了运营的“心”,其实,跨境卖家都清楚,他们还少了很多不必去踩的“坑”。对于平台而言,虽然承担了一些运营方面的工作,但是他们通过此举可以扩大供货渠道,为平台提供更多源头好货。
怎幺理解这句话呢?
虽然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已达 2 万亿,但这只占国内消费的极小一部分,而且其中出口的大部分还是 B2B,真正的 B2C 规模相当小。
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外贸出口涉及太多东西,比如政策、语言、市场环境、物流、回款等等,这些东西让国内制造业厂家(创一代们)不愿也不敢轻易尝试,一心只愿内卷,而不想外卷,中国的制造业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卷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波及他人,特别是在市场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过得也不好,纷纷开始将目光瞄向国外。
比如,国内京东、淘宝、拼多多一顿争斗,结果市场占有率仅仅提升几个点,扭头一看 Shein,只卖衣服,估值已经达千亿。
老平台卷不动,新平台想要快速发展,怎幺办?
最后,在自身增长以及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去年开始,老平台、新平台都开始大举进军海外:阿里持续向 Lazada 注资,开设菜鸟线路为速卖通提速;拼多多推出跨境平台 Temu;字节跳动旗下 TikTok 在东南亚全面布局电商业务,美国电商业务也开始试水。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各行各业的新入局者必然要有杀手锏,否则就只能花钱赚吆喝。这在拼多多跨境平台 Temu 推出之前已有众多案例,字节跳动旗下的 Fanno 就是案例,这里不多赘述。
手握国内供应链资源的 Temu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挖了 Shein 的一些人了解行情之后,果断推出全托管模式,在美国市场上线,随后,日销千单、App 下载榜第一、投放超级碗广告等让 Temu 迅速获得市场关注,各类 VC 机构趋之若鹜,卖家争相入局。
截至目前,Temu 已经上线 27 个市场,市场覆盖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就站点数量而言,远超巨头亚马逊。
不过,该模式的成功除了广告投放之外,更重要的是低价。
在经济形势不稳的现状下,高性价比、低价产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亚马逊旗下各站点大多是发达市场,但其消费者也无法拒绝低价商品的诱惑,“向亿万富翁一样购物”,Temu 的宣传语深深的刺激了当地消费者,让他们开启网购模式。
Lazada 之前的一份调查也显示,消费者对价格变得更加敏感。
回到东南亚市场,如果 Lazada 推出此模式是为了丰富平台产品价格区间,进而获得用户,那 Shopee 此举就纯粹是为了获得优质供应链资源。
说到底,平台推出全托管模式,就是对供应链资源的补充和争夺。
短期来看,是为了和同市场的竞争对手相争,长期来看,是为了和尚未可知的对手竞争。比如瞄准全球市场的 Temu 和 TikTok Shop。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谁掌握了供应链,谁就有话语权。
而供应链的核心就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无我有是独占、人有我优是品质、人优我廉是效率。
而这,也是当下中小卖家的困局与转机。
不涉足供应链,是卖家生意容易波动、难以持久的关键,也是困局。在竞争日益激烈,行业信息日益透明的情况下,这种感觉会越来越浓。
东南亚卖家想要继续发展,眼下只有这几条路:
1、深入供应链端,深入了解客户需求、进工厂、开发自己产品,加入平台全托管;
2、转变产品思路,做目前全托管模式尚未涉足的品类,大件、高可单等等;
官方消息称,Shopee 全托管服务目前主要针对四大品类重点招商,分别为电子品类、时尚品类、生活品类和快消品类。
3、换市场,提前寻找布局小众市场,到各大巨头看不上或者暂时没考虑入局的小市场,抢时间抢机会。
对此,你怎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