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第三届Morketing Summit全球营销商业峰会在京举行,本届主题围绕“洞察时代 探寻本质”展开。在第二天分会场, Morketing与真格基金共同发起的“大航海时代的投资新中国”全球化投融资专场探讨。
真格基金、高榕资本、UC战投、Facebook、DotC、志象网、BillBoard一同助阵,为现场观众答疑解惑,观点的碰撞与思想的对垒,一度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纷纷跻身出海,他们在渠道探索、模式创新上为海外市场布局注入了新能量。
志象网胡剑龙分享,“对比发达国家而言,印度正处在‘成长’阶段,未来可期,在电商通信等产业方面发展迅猛。胡剑龙早期作为记者的他,发现了印度与中国市场的严重信息不对称性,希望以媒体人的形式改变这一格局”。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Morketing Global整理):
如今大家对印度市场越来越看好,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对印度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今天演讲主题为“互联网未来的主场在印度吗?”这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当时就会有人问我“逃离北京去印度,很想不开吗?”其实挺想得开的,尤其昨天晚上到北京的时候冻的不行,我更是想念班加罗尔的阳光和温暖。
很多人问我为什幺去印度这样感觉比较混乱的地方?当初并没有想那幺多,也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
在我看来印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印度同中国一样情况较为复杂,媒体人都喜欢复杂性,复杂性才有可以凸显的素材,由于我在美国读书时接触了许多印度同学,他们给我的印象和国内主流媒体报道的确实不一样,事实上,印度互联网正蓬勃发展。
大概在印度待了一年半的时间,当时在印度结识了一个非常有名的VC投资人,并且相处得很融洽,有天晚上10点多左右我在出租车上,他给我发短信说最近要投一个公司,但这个公司的名字我完全没有听说过。他想通过我来了解一下这个公司在中国的规模和盈利潜力。
类似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很多印度投资人在投项目初期,对中国的许多企业并不了解。
立足中印,放眼全球
印度在硅谷的公司也专门聘请了一位中国翻译,把中国内容翻译成英文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我渐渐发现中国市场和印度市场存在巨大的不对称性。从新闻人角度来说想做点事情,以求通过真正的原创报道减少中印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起初从英语报道开始做起,团队大概10个人的规模,现在有了中文团队,并派两名中国记者到班加罗尔去,我们真正想在亚洲范围内打造一个中英文双语的报道亚洲区域的原创科技媒体。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印度有80多家公司,基本上我们采访了印度10家以上的公司,跟印度创投圈建立了比较深度的人际网络。
另外一个原因,班加罗尔,中国手机的份额接近70%,印度年轻人排队排两公里买中国手机。我们在印度看到的情况确实是让非常振奋的,从新闻记者角度来说非常值得记录这个市场,作为一个媒体人角度记录中国出海这件事情,还是有意义的。
回到印度本身来说,这要从很多数据来反映,目前印度市场处于非常热门的一个洼地,目前来说印度市场可能跟当年中国市场起步的时候很不一样,中国的市场比较单一。印度的情况非常不一样,现在是日本、美国、中国在里面都有参与,这个不是创投圈的数据,是整个FDI的数据,但是大体上能够反映印度市场的状况。
最近在微信上面有篇文章很火,过去18个月印度整个互联网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实我们从数据层面也能反映到这里,这是今年1月份到8月份的数据,从增长数量来说增长了12%到15%之间,增加了1000多家,整个印度互联网数据确实来说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另外一点,大概在今年一年之内,在2017年印度独角兽的数量大概只有8家,今年一年之内增加了10家左右。目前排名全球第三。
这是中国资本今年在印度参与的情况,我们最近在班加罗尔见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每天都在接待中国的投资人过去,最近去了一家公司把喜茶这个模式引入到印度去,我不知道大家去过印度没有,印度满大街都是奶茶店,我不知道这个模式到印度能不能扎根?从一个侧面反映,普遍的在中国创投圈里面以中国的视角看印度市场,这里面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确实,印度的创业和中国的创业很大一点来说相同之处,中国、印度的创业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我们基本上处于解决本身自身社会的痛点,经济处于发展中国家,更多从消费端解决市场的痛点。
印度本身来说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异,从目前来说,印度电商的状况并不是特别好,对比中国和美国的模式印度发展不是特别好。但是真正在电商领域现在冒出自己的玩法,印度本土的创业生态正在形成,如果说我们对印度本身社会的状况,还有商业结构没有一个深入的观察的话,我觉得中国创业者在里面肯定丧失很多的机会。
印度这个国家特别复杂,可能比中国还复杂。
一直跟朋友们说一句话,我在印度待的时间越长,对这个国家越不了解。目前我们对印度的了解还处于小学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