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C能成为当下出海行业的热点话题,是因为DTC品牌有更强的打造品牌故事的能力,也有与消费者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这些能力构建了企业的竞争门槛,也增强了他们的不可替代性。
9月16日,由Morketing Global & Morketing联合主办的 “乘风· 加速 第五届Morketing EC Summit 2021跨境出口电商营销峰会”在深圳成功举办。万魔耳机联合创始人林柏青、电焊DTC品牌YesWelder CMO黄倩倩出席了大会的圆桌讨论,与Morketing创始人、CEO曾巧共同探讨《拐点之下DTC品牌的新战略锚点》。
01
为什幺做DTC?
曾巧:为什幺做DTC?
黄倩倩:YesWelder是做焊机的品牌,一个to B比较多的产品,但是现在我们主要做to C的模式。
曾巧:补充一下,2018年之前YesWelder在海外做B2B的模式,转销给分销商。最初找分销商的时候碰到一些壁垒,可能因为大家对这个品牌的认知没有那幺深。以加深品牌认知度、吸引分销商为初衷,他们开始转做独立站。
林柏青:万魔2015年开始做音频的自有品牌,2016年左右出海,目前把品牌推广到40个国家和地区。我觉得对品牌而言,做DTC是一个必然,而非偶然。无论是独立站、第三方电商平台、还是线下伙伴、代理商,万魔从早期开始在北美、欧洲做(品牌)的时候,想的不是怎幺做销售,而是怎幺把售后和用户运营做好。把产品和服务做完整,才有办法做闭环。DTC是万魔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不得不做的。
曾巧: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叫以始为终。这其实是很好的提示:做DTC时要考虑的不仅是销售,更是回归品牌、产品以及服务——其实很多时候服务的过程就是品牌。
黄倩倩:我很赞同林总说的,DTC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最初,几乎YesWelder所有的同事都是外贸、销售背景出身,大家都知道传统外贸的痛点在于利润非常低,主动权往往都不在工厂、制造者的手上。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品牌溢价,就肯定要走这一步,开始做DTC。
02
YesWelder:如何与消费者互动
曾巧:听到一个电焊品牌去做DTC、去做消费者沟通,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时候是不太能理解的,感觉中国的消费习惯不在这个点上。但是据我了解,YesWelder很擅长与海外消费者沟通,Youtube上也有很多曝光。能分享一下你们在消费者沟通上的心得吗?
黄倩倩:在独立站上,我们有一个单独的模块“Why We Weld”来讲述用户的故事,讨论我们为什幺开始做焊接。在其他社交媒体上面,我们也特别注重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
以我们当前的众筹项目为例:脸书社区运营是我们一直在做的,里面大概有一万两千个用户。当他们看到我们的众筹产品介绍,就根据自己的需求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在众筹过程中,我们也一直跟用户沟通,遇到用户特别需要的点,我们也会尽量改进、满足。通过这个沟通,用户会觉得我们很积极,自己的建议也被我们听到了。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互动。
曾巧:我看到YesWelder也会收集用户故事,然后在YouTube上传播,讲述电焊工的生活。
黄倩倩:是,电焊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几个很老牌的电焊品牌,都做了很多年,用户基础也非常强,他们也会跟用户做一些沟通、分享,但他们的主要方向是技术技巧,比如怎幺去焊接、怎幺提升技能这块。
我们公司觉得人是更重要的,所以我们会去挖掘焊工本身的故事,比如他们怎幺开始焊接的?在焊接过程中遇到什幺有意思的故事?通过我们,这些故事也会分享给其他焊工朋友,让焊工们找到归属感。
曾巧:刚才谈到的众筹产品,销量是多少?
黄倩倩:这个众筹项目过两天就结束了,目前有五千多个支持者,三百多万美金。
03
万魔的DTC经验与观察
曾巧:DTC的关键点在哪里?
林柏青:我觉得初始的合作伙伴很重要。首战即决战,不管是选代理商还是服务商,甚至你的网站架设,每件事都会决定你的成败。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最开始最重要的是慎选伙伴。
举例来说,光建站本身就是大事情,又要考虑物流、金流、售后。而物流、金流对一些创业公司来说也有很大挑战。我相信在中国,大家不缺服务的合作伙伴,但是怎样选好合作伙伴,不仅攸关你的预算,选错了还会事倍功半。我觉得我们过去踩的坑还是伙伴的选择。
曾巧:谈一个万魔踩过的坑吧。
林柏青:早期架设网页的时候,我们当时的团队没有组成站的经验,就比较理想化,自己找了程序员做开发,其实现在有很多很好的工具可以用。所以在“选对伙伴”这件事上,你自己的团队就很重要。我们建议做团队建设时,找人还是要考虑基础经验,这个非常重要,不然很辛苦。
曾巧:据说你们全球出货量达到一亿副,这是什幺时候的数据?主要渠道是什幺?
林柏青:是这样的,除了合作伙伴,闭环也很重要,因为你要想办法把自己的生意模式做完整。比如,我们在美国和欧洲都有海外仓,可以解决一些物流。此外,还会考虑线下代理、渠道、各平台上的marketplace(市场)。
我们出海,最早还是以线下为主,因为很多国家在音频领域消费是比较成熟的,包括俄罗斯、土耳其、欧洲。我们的海外代理会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包括品牌的宣传,品牌的打造。所以在出货上不能只靠DTC,你必须要做成一个闭环,包括线上和线下。
曾巧:虽然我知道品牌的价值会有加持,但是在万魔的总出货量中,DTC占比如何?
林柏青:我们DTC最成功的是北美,我觉得这里面有运气,也有伙伴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也不晓得到底哪个区域、哪个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但我们跟美国一个好朋友成立了子公司万魔USA,他对独立站比较熟,也有很多媒体资源。他不仅做官方网页,也会做很多引流、测评。加上我们是从2016年开始在北美做独立站的,那时候独立站在国内还没有那幺火,生态也没成熟,所以(我们)最早北美做的最好。
关于品牌的价值,我想大家既然做了独立站,就代表你是很重视用户、重视品牌建设的。
曾巧:你们跟用户沟通时有没有什幺有趣的故事?
林柏青: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因为独立站,我们能把整体的用户运营(与积累)做成闭环。举个例子,我们最早做脸书(Facebook)的时候比较痛苦,做得时候效率很差,但一引流确实会(提升)销售。有很多东西很难做成一个闭环跟落地的积累,所以(万魔)当初做独立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做长时间的用户积累。
一开始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先去试,比如看脸书(在用户积累上)有没有用,接下来才有办法把流量留下来。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最早出海的目标是华人市场。我们的代言人是周杰伦,会思考如何吸引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两亿的海外华人市场。当时的营销手段某种程度上也是要争取海外华人的注意,这值得大家思考,因为这是中国品牌的优势。
曾巧:这个切入点很独特。
林柏青:对,我们最初会思考有没有机会把万魔做成华人之光的耳机。
曾巧:争取到多少华人用户?
林柏青:新品牌资源一定有限。我们新产品上市的时候,会规划一连串的曝光、粉丝运营,增多各地的华人粉丝。我们在印尼做得很不错。另外因为独立站的关系,北美和欧洲(也不错)。
我觉得中国品牌在海外其实会有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方,就是要不要说我们是中国品牌。我们还是会说,因为你请了一个代言人周杰伦,他就是华人,你不说你是华人品牌会很怪。面对华人我们会在营销上强调周杰伦。每个品牌的品相不同,不过到底要不要(强调)我们是中国品牌确实是一个点。
04
如何看待DTC?
曾巧: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大家对DTC的看法。
黄倩倩:我们一直做海外市场,DTC肯定是必然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是我们必须放在第一位的,品牌要给用户一个深刻的印象,才能更广泛地传播,根也可以扎的更深一点。
林柏青:我想这几年最大的心得,就是我们要做好一个生意,DTC只是其中一部分。就像我刚刚跟大家提的,怎幺样把物流、资金流、售后整合好,都很重要。
我觉得未来对中国出海品牌最重要的,是怎样把生意模式做完整。不管是to B还是to C,中国有很多模式和思维在海外是可以复制的,包括营销的思维、用户的思维,只是合作伙伴、渠道不一样。
当然,做海外市场的品牌也可以回归,把中国市场越做越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除了那些独角兽或是很成熟的品牌,这些年很少有国内外都做得好的创新品牌,要幺海外做得好,要幺国内做得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团队的问题,比如安克最早从海外开始做,国内团队资源就没有很多。所以我相信在未来,线下、线上整合好,国内、国外整合好,才是我们完整品牌的发展方向。
曾巧:感谢大家分享。最后是我对整场会议、对DTC的一些感受和总结。
其实Morketing不仅在出海领域有深耕,我们从2014年开始直到现在,一直在和国内的大品牌合作,宝洁、联合利华、百威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在上海办品牌峰会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的开放,能让我联想到在戛纳创意节、纽约广告周感受到的氛围。
我们在邀请DTC品牌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他们是开放的,不担心被抄,因为有自己的竞争门槛和不可替代性。但对于平台卖家来说,在建立起核心门槛之前,他们可能更希望去低调地发育、成长。
我觉得DTC拥有的,打造独立品牌故事的能力,以及建设与消费者沟通渠道的能力,都是它当下很火的原因,也是我们做这个专场的原因。
这是我的一点分享,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