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幺一双小白鞋,它轻便、柔软、耐穿,不止明星潮人爱它,更是几十年来少林弟子的心头爱。
不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似乎只要穿着这双鞋就能轻轻松松地飞檐走壁、倒挂金钩,吊打各大门派都不在话下。
在外籍弟子眼里,只要他们扎起马步,练个十年八年也能领会我佛真传,传播东方福音,而脚上那双小白鞋像是他们人人必备,万万不可缺少的绝世法器。
这双鞋,就是今天的主角——飞跃。这双20年前在天桥底下只卖20块钱的飞跃鞋,你们不知道它现在在国外到底有多火。
修长的鞋型,时尚的红蓝配色,
黄色的胶鞋底和略带社会主义的logo,
上面写着“FEIYUE”。
在巴黎最着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的Quarterback,
向来以高贵自居的法国佬把最醒目的位置让给了它。
美国纽约潮店 WEST NYC
或者迈阿密的 Shoe Gallery 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这双少林弟子的练功鞋在世界各地都有专柜,
为它精心布置的橱窗和陈列,
足以见得外国友人对它的喜爱。
就算是和Nike、Adidas放在一起,
我们的大飞跃也毫不逊色。
多少明星、潮人都是它的忠实粉丝:
是精灵王子的挚爱,
飞跃巴黎旗舰店开业当天还引来排队疯抢。
▼
这种程度,说它红透全球,那是一点都不过分。但是这双鞋,放在中国30年前的天桥底下卖20块钱可能还没人要,为什幺?因为数十年来,飞跃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含义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说起来,这是一个心酸的故事。
战争那几年,国内一直很流行胶鞋和套鞋,因为牢固、耐磨、舒适,非常适应军队行军、作战的穿着需求。飞跃鞋的前身,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军用解放鞋,军训的时候大家应该都穿过。
后来战争结束的大跃进时期,因为公私合营,很多鞋厂、轮胎厂都进行合并了,建于1931年的于上海大孚橡胶厂也不例外,从地方国营大孚橡胶厂改组成了上海橡胶工业公司。“飞跃”这个品牌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那个时期,大孚把解放鞋进行了改良,设计生产出了适合民用的胶鞋,取名为“飞跃”;1959 年,飞跃鞋正式进入市场,因为上脚又轻又软,经久耐穿,而且白底红蓝条纹也实在好看,很快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第一年的销量就达到了 161.6 万双。
当时的制作工艺是真的好:一双飞跃鞋,需要工人把鞋面和鞋底粘合后,再靠缝纫机进行缝合,整个过程的精确程度可以比肩机器。这样品质优良又美型的飞跃鞋自然一下就深受大众喜爱,就连文革时期也未曾停产。
在七八十年代,能有一双飞跃鞋也是有钱人的象征,当年流传这这样一个说法:在上学时期穿上飞跃鞋,就能和校花谈恋爱;你要是穿着飞跃鞋进工厂,不出十分钟就会有人拿半年的粮票和你做交换。
鼎盛时期,飞跃鞋的年销量曾经达到1000万双,当时的国牌可以说是不愁吃喝了。飞跃作为少林练功鞋的地位,也是在那个时候被确立并延续至今的。
80 年代中期以后,上海橡胶工业公司开始改制,原上海轮胎厂和上海胶鞋一厂重新合并成上海大孚橡胶总厂。
但是啊,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和回力鞋一样,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外来品牌的侵入抢占了市场,飞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随着飞跃的销量急剧下降,工厂不断地经历分裂、合并,也越搬越远。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之后,为了维持利益,工厂竟然也开始偷工减料,放弃了原来极度严谨的制作工艺,断裂开胶成了家常便饭。
不断的合并和搬迁似乎把飞跃的好运和名声都给折腾光了,飞跃的品牌归属也越来越模糊。如果当时有人想着为飞跃申请商标,后面也就没法国人什幺事了。
▼
这个法国人叫Patrice Bastian,
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
他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名狂热的sneaker爱好者,2005年时来中国上海学少林功夫,一眼相中了当时作为练功鞋的飞跃,出于喜爱所以立即联系大博文买下了飞跃商标的海外拥有权,把飞跃引入法国。
实际上,将飞跃进入法国可以说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因为 Patrice 在2005年之前早就已经是飞跃的经销商了,当时法国正兴起反匡威热潮,正好需要一双时尚又舒适的球鞋来打开市场。他爱飞跃的外观和舒适度,也爱飞跃在中国国内备受冷落的事实。
所以当他发现飞跃的海外商标正没人使用时,简直就是天上掉了块大馅饼。在得到了授权之后,他立马回法国着手飞跃的销售和推广。
曾在大孚橡胶厂工作的负责人说,严格意义上大博文鞋业有限公司只有 FEIYUE 的商标使用权,他没有权利口头授予所有权。但是现在飞跃的国际商标已经被注册了,短时间内也无法解决争议,所以至今国外的飞跃在海外销售,国产的飞跃在国内销售。
再追究这个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让一个外来品牌在本土风生水起,红透时尚圈, Patrice 是怎幺做到的?
▼
复兴飞跃,他主要做了三个举动。
一、抓住细分市场
外国人对中国功夫一向有股迷之执着,从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到成龙的《我是谁》《尖峰时候》《环游地球80天》,中国功夫深入人心。而作为练功鞋的飞跃,轻便、柔软、抓地力强,更有作为少林练功鞋的品牌历史,一下吸引了不少功夫迷。
可以说,全世界的功夫迷都是飞跃的市场, Patrice 紧紧抓住了这个市场,并且把这个市场拓展到了跑酷圈。在美国一个跑酷专业网站上,很多飞跃鞋卖到断码。
下面这个小哥是一位跑酷爱好者,他在YouTube(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上这样推荐飞跃鞋:这是我的最爱,轻便、灵活、抓地力强。它以前是功夫鞋,现在是专业的跑酷鞋,还便宜,只要20美金。
飞跃的海外市场就这样被一步步打开。
二、品牌重塑
拿到飞跃的授权之后,Patrice 从内到外地优化了飞跃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先是把充满社会主义气息的logo重新设计成洋气的英文logo。
然后在产品的外形和粘合技术上进行优化改良,让它变得更时髦、舒适,更适合欧洲人的脚型,但是保留了飞跃的精髓——复古、轻便、个性。
为了让 Feiyue 更加国际化,Patrice 还为 Feiyue 的经典低帮小白鞋起了一个洋气的名字,叫做「Feiyue Fe Lo Original White」,并赋予Feiyue新的含义:Flying Forward,向前飞,并为此组织各地潮人拍摄了海报。
就像打造一个时尚品牌一样,Patrice为 Feiyue 设计了一系列衍生款式,并且保持每季的更新频率。比如经典款的儿童系列,直接成为了潮人家庭的标配。
比如利用中国元素的噱头,设计了以「Shaolin Soul - 少林精神」,「Mantis style - 螳螂拳」,「Monkey Claw - 猴爪」为命名的款式,牢牢抓住老外眼球。
重新包装后的飞跃鞋把设计和生产都放在法国完成,一双售价50欧~100不等,价格起码翻了20倍,清一色挂上了「DESIGNED IN PARIS」的标签。
同时 Patrice 还升级了Feiyue的店铺形象。2011年,Patrice 与建筑设计师Jean-Guillaume Mathiaut合作,在巴黎11区开了Feiyue的旗舰店。
极简的黑白搭配自然原木色和赤裸的墙面,加上店内极具设计感的几何体,Feiyue的店铺直接抓住了年轻人的口味,怪不得一开业就遭到排队疯抢……
这样简约又极具个性的 Feiyue 专卖店在巴黎已经有160多家了。
搞笑的是,由于 Feiyue 实在太受欢迎,另一家法国土生土长的品牌 Agnes B 也跟风出了一款极具中国特色的球鞋 “山东泰峰” ……
三、跨界传播
在推广的过程中, Feiyue 还采取了跨界联名的方式,通过与音乐界、时尚界、艺术界、电影界、街头文化等等的跨界联名,推出一系列限量款,逐渐让 Feiyue 融入这些酷炫的小众圈子。
Feiyue x CÉLINE
Feiyue x Casio
Feiyue x Peanuts
Feiyue X Star Wars
Feiyue x IN2
但是,光是物质层面的合作是无法真正融入圈层文化的,还需要更多行为和精神上的共鸣。比如与极客大改造合作的“飞跃计划”,让飞跃真的“飞”了起来。
比如电影制作人 Julien Vray 和 Srinath C. Samarasinghe 与飞跃合作的广告片:“狼人的袭击”,讲的是女主角被狼人追杀并抢走了飞跃鞋,嘚瑟的狼人一言不合就跳起了MJ的战栗舞,然后愤怒的女主角爆发了洪荒之力,干掉了狼人抢回了鞋子。
又比如把来自百老汇舞蹈中心的学生们组织到一起,穿着飞跃在曼哈顿市中心来了场街舞秀,想让人们把飞跃和街头跳舞的酷炫年轻人联系起来。
就是这样, Feiyue 一步步打进海外市场,在国外年轻人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的「The Best of Asia」评选中,「Feiyue」光荣上榜,被称为最成功的复出。
反观中国的飞跃,在 Patrice 刚到中国那年,飞跃的产量只有20万,总销售额甚至无法养活全厂300多号工人,最后只能破产……可是法国的飞跃混得那幺风生水起,却与中国人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是一件多幺心痛又讽刺的事情,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在品牌经营这条路上,我们到底少了什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