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网一你爆了多少单?
你的年终奖金会增加多少?
大促过后你还有多少流量?
更重要的是你的账号是否有
被系统删除Review和Feedback?
如果有,就要小心,
赶紧干一件事情:
提现!清库存!
注册新账号,
准备再战2018年!
落袋为安啊!准备过冬!
还是看看12月7号亚马逊大会上
要说什幺再看下一步行动吧。
于是即便是旺季正酣,
即便大家没有把精力放到获取评论上面,
但是耿直的姐夫还是会不断的惩罚不太遵守规则的卖家,
于是:
卖家一说:
大家的英国站,
这几天有没有发现
最近有的Feedback
莫名的消失不见了,
还都是好评的。
卖家二说:
我美国站的review已经消失好几个了
卖家三说:
哦 我这是英国的最近的feedback消失了
卖家对话说:
为什幺,旺季删评吗
不知道,从15号到现在的 都不见了
最近是不是很多卖家的店铺反馈出现问题了
什幺问题?
店铺评论消失
亚马逊删的?
我们评论也消失了
我的没有刷单
刷单的容易删除
这个属于正常情况
直评也容易删除
您是哪个站点?
美国
卖家四说:
日本站今天很多问这个问题的
好像是管理评论的系统在升级导致的。
其实卖家的每一个动作都躲不过亚马逊的眼睛,
只是他们要不要动你而已了!
还是注册一个亚马逊新账号,
用新账号扎扎实实地干吧。
黑五网一过后亚马逊卖家格局发生大变动:
能够站着赚钱的不多,
可以说弱者更弱,
强者辄是一路高歌。
看看行业大鳄们的成绩:
跨境通2017年将突破100亿销售大关。
同期,有棵树营收近25 亿元,同比增长140% 。
傲基电商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633%;
价之链净利润同比增长564%;
海翼电子净利润则同比增长142%;
而另一方面,
中小卖家普遍反映今年的旺季延后和旺季不旺,
相比较之前的情况是大卖家痛快吃肉,
小卖家喝肉汤。
今年则是直到网一结束
才叫一部分卖家看到来年的希望,
更多的卖家表示要吃土。
且看昨天灵眼鹰文章中的卖家单量调查:
投票中承认吃土的卖家占据了53%……
灵眼鹰发现不少卖家在群内抱怨,
自己的秒杀效果变差是因为亚马逊没有推荐更多的流量进来……
秒杀推荐页面变成了一些大卖家比如有棵树、傲基、Anker它们的秀场。
与此同时一起上演的还有亚马逊各个站点之间的不平衡:
黑五德国站点爆单,
一些卖家卖空了产品提前结束旺季,
完成了收割,
下一波的补货正在路上……
网一美国站点卖家一部分爆单,
为了不断货加价50美金销售……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亚马逊股价还会一路高歌猛进,流量还会持续增长
截止美国时间11月28日,亚马逊总市值已经达到5571亿美金。如此高的估值放到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是各界超级关注的焦点。
灵眼鹰从美国当地的媒体了解到,亚马逊在美国面临指责,因为它为虚假评论提供滋生的土壤。
美国媒体的报道正好也契合了美国本土卖家的诉求,暗指非本土卖家操纵评论抢走了本土卖家的订单。
亚马逊5571亿美金市值在此舆论攻势之下肯定会采取断然措施消除外界质疑,质疑会影响投资人的投资意愿,直接反应就是影响股价。
这也不算是秋后算账,时隔三五天这样的卖家对话就会出现在各大亚马逊卖家群中,你是不是很熟悉呀!
旺季大促结束,一些卖家普遍反馈流量大跌,一夜回到解放前……
如何再使自己的单量飞涨一拨?
于是卖家操起了最有效的家伙儿——刷。
有时候灵眼鹰觉得,
卖家为了生计刷单赚几个钱养家糊口,
那是天经地义,
不刷单没有订单,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死结!无解啊!
可是刷单最后受损的还是卖家兄弟姐妹,
有时候灵眼鹰真的觉得很无奈,
只能默默的送上一句,还是扎扎实实地经营吧,
走得更长远一些。
但是这事关亚马逊在全球的形象问题,一直打击绝不姑息是姐夫一贯的态度,小伙伴们真得要谨慎了。
如何科学合理的获取订单?
Mark之前有过介绍,
使用9亿条Whatsapp的数据引流,
养成自己公司的粉丝体系,
用中国微商的方式,
获取自己的流量黄金池,
然后想做送测就做送测,
想做促销就做促销,
想做活动就做活动,
想做网站就做网站,
实际上是流量获取的新方式,
本质上并不是刷单。。。。。。
这样不受制于人,
不用给刷单公司付那幺多刷单费,
还不用提心吊胆亚马逊封账号!
想知道这个方法就加鹰熊汇微信KJDS8002
体量越大,就会越怂,你信吗?
虚假评论、刷单被指责属于上市公司公共事件,
历次引起轰动的公共事件,
亚马逊都是一个“怂”
怕吃官司。
官司会影响股价,
作为一个第三方+自营的平台每次产品出问题面临指责,
亚马逊都会迅速的第一个拿卖家开刀。
最近的一次400年一遇的爆款日食眼镜有卖家赚了几千万,
有卖家赔了血本无归。
亚马逊遇到安全投诉迅速下架产品、退货、退款……
同时冻结卖家资金,
宁可错杀一千,
绝不放过一个。
如果说亚马逊与卖家之间是强势与弱势的较量,
那幺2016年苹果公司声称
亚马逊上卖的苹果产品大部分
是没有经过授权的假货
事件就更能说明亚马逊怂了,
苹果大小也称得上是一个
与亚马逊同等体量的角儿吧,
于是,下架、删除产品、退货……
受伤害最大还是卖家,
这是入驻别家平台赚钱的风险,
认清形势真的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