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人们选择居家隔离。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迫使人们从传统的线下购物转向线上购物,跨境电商行业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跨境电商这座“金矿”。
亚马逊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是吸引到了大量的目光,更是掀起了全民亚马逊的热潮。无论是在沙县小吃,还是在海底捞,都能听见有路人在讨论亚马逊。
不过,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亚马逊第三方卖家数量渐趋饱和。自然而然,在亚马逊上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在卖家们各显神通提高销量的同时,不乏有卖家选择践踏平台红线,通过不正当手段打击同行,来减小竞争压力。近日,就有卖家就在论坛讲述自己惨遭同行陷害的经历。
人心险恶,反复恶搞
据跨境导航网了解,这位卖家的产品在销售的半年期间,通过站内广告和秒杀活动慢慢地冲进类目的前15名。卖家见销量不错,决定再开一次7天秒杀活动刺激销量冲击类目排名,这一次的秒杀活动效果显着,这款产品不负卖家期望冲到了类目的第5名。
可卖家才兴奋没多久,坏消息就来了。这款产品被莫名其妙地贴上了成人用品的标记,导致广告功能无法使用,原本的排名也丢了。无奈的卖家只好给亚马逊递交申诉信,万幸的是产品又恢复正常,广告功能也恢复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卖家怀着这样的心态继续运营,正当产品的销量渐渐回暖时,卖家收到绩效通知,自己的产品链接被下架,原因是产品里含有罂粟、狮耳草,属于亚马逊的禁止销售的产品。
▲图片来源于知无不言
卖家很是疑惑,虽然知道自己的产品里并没有这些成分,但是为了救回链接,卖家还是向亚马逊提交了申诉信。可谁知就在链接申诉回来不过两天,卖家又接到了亚马逊的通知,这次又是被检测到含有潜在违禁品,所以亚马逊又将产品下架。
想要弄清具体原因的卖家,询问客服后得知是因为产品被判定为一氧化二氮分裂装置。虽然这次没有绩效通知和相关团队的申诉入口,但是不死心的卖家开了多次case让客服帮忙审查自己的listing是否含有敏感词或违规图片。
客服告知卖家,listing中并未被检测出敏感词和违规图片,而触发的原因是系统抓取到违规词。这究竟是怎幺回事呢?
卖家的listing中未被检测出敏感词,但系统却抓取到了敏感词,这看起来确实让人非常疑惑。要想知道原因,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亚马逊检测系统的工作机制。
当亚马逊检测系统检测到某条listing中含有敏感词后,便会将listing下架,这个下架不仅针对单一站点,而是针对全球所有亚马逊开放的站点。利用这个漏洞,这些不怀好意的人便可通过跨站点上传他人的listing,并往其中添加敏感词陷害卖家,导致竞争对手卖家账号被停售,从而达到限制竞争对手的目的。
因为所有的listing都是属于亚马逊,卖家仅享有listing的编辑权,同时,listing本质上可以有多个管理者,所以即使卖家关掉全球同步也无法阻止他人跨站点恶搞。如果卖家不幸中招应该如何自救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以下几个方法。
自救办法
1、询问客服或者利用UPC码查询
一旦出现链接被下架的情况,卖家可以开case询问客服,确定对方在哪个站点修改的产品信息,修改了哪些信息。
因为跨站点跟卖利用的就是upc码进行跟卖,所以卖家可以在在库存中添加新产品,输入upc码进行产品查询,就可以看见其他站点是否有使用相同的upc码上传产品。
2.让客服帮忙
卖家可以寻求客服帮助,让帮忙获取listing的编辑权。
首先卖家需要找出品牌条形码与upc码,利用条形码生成器把13位upc码生成条形码。
▲条形码
接着找个热敏打印机,打印出你的品牌条形码和刚刚生成的upc条形码,和发货标签大小一致就可以,然后把它们都贴到你的产品上,真实拍照即可。
▲品牌条形码
3.用模板修改数据
对方进行恶意修改,一般也是用模板修改卖家的产品信息,但是不一定用很细分类的模板,因为有些很细分类的模板是缺少一些数据。建议用一级分类或者二级分类下的模板,基本上被修改的信息里面都有 。
4、做好预防措施
卖家可以将自己产品的品牌备案授权到其他站点,不管卖家做不做,listing的编辑权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亚马逊不是法外之地,随着亚马逊打击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力度越来越大,所有践踏规则、利用漏洞的人都将得到惩治。希望亚马逊尽快修复漏洞,不要让这些不怀好意的人有可乘之机,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营商环境。
关于同行恶搞和亚马逊漏洞,卖家有什幺想要分享的想法和经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