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热度只增不减,在大批新鲜血液注入的同时,行业市场的风云突变也让部分卖家遭遇“血舔”。
2018年,平台热度依旧位居第一的亚马逊动作连连,面对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当刷单被禁止、review遭严控、封杀违规账号时,民心所向的平台整顿为何祸及合规卖家?沦陷舆论高峰的亚马逊,是否会在少数卖家的声讨中止步妥协?
自亚马逊2012年启动全球开店业务以来,国内公司以及个人卖家冲入亚马逊,这几年已经形成多个国际品牌和行业头部商家,例如安克创新、傲基、赛维、有颗树等大卖家,行业内竞争异常激烈。
以目前现有的市场表现来看,尽管亚马逊目前还是位居行业第一的位置,但是长此以往,垂直电商平台、自建站、国内电商平台出海竞争的加剧,会给亚马逊带来异常重大的资源损失和流量分散。逐渐的,亚马逊在基于自身发展和行业竞争态势的基础上,也开始了优化升级。
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Ryan表示,少数跨境电商卖家会利用国内的“游戏规则”操控亚马逊交易,包括许多屡禁不止且“病态”存在的黑科技、网络代发空包、刷单以假乱真等行径。
花小海表示,目前这种状况是否直接倒逼了亚马逊的优化升级,其实卖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改变来判断:
在亚马逊经营许久的卖家都知道,亚马逊一直重产品、重品牌、轻店铺。但是国内电商平台以店铺为主体的策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此,亚马逊也终于在2017年下半年发布了亚马逊品牌旗舰店。卖家将拥有独家展示页面,可以使用多种模版导流外部流量直达店铺,使得卖家的品牌能借助亚马逊获得更多的流量曝光。
竞争加剧,也意味着很多卖家会使用很多灰色手段,来干预亚马逊平台系统的推送规则。越来越多的卖家在这种不刷单就出不了单的情况下,纷纷投入大量的钱物去送测,去刷单,造成了系统推送的产品并不是那些最好的产品,也让国外的买家客户对购买的产品越来越不满意,这个情况也倒逼亚马逊加大审查力度,移除那些非正常留评的review。
此外,亚马逊饰品类目大卖家Alex向雨果网指出:“姐夫他真正看重的是亚马逊平台的远期利益,考虑平台的升级而不是短期的妥协。随着垂直电商平台、自建站以及国内电商平台出海竞争的加剧,其实亚马逊也有点被倒逼着加快优化、升级的发展节奏,且即使是进化,亚马逊也会从基础设施、技术运营等端口,追求更多的产品选择、更快的派件效率以及更低的价格选择。这个平台已经够大了,它此前既然可以对一年几十个亿的卖家下狠手,也就对其他违规操作的卖家没什幺顾虑了。少点卖家,并不会影响亚马逊当前在跨境电商生态圈的行业地位,相反的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反而是利好。”
亚马逊近两年来加大整治违规操作的力度,2.14事件过后,亚马逊对部分卖家施行了直接关闭店铺账户的处理,而与近期亚马逊大量移除不真实review相同的是,亚马逊在惩戒违规卖家的同时,部分合规操作、真实review也被删除,确实严重影响了店铺的直接销量。
亚马逊饰品类目大卖家Alex坦言:“最好严厉打击刷单、测评,这可以为不刷单、不做测评的卖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当然,亚马逊平台的误杀事出有因,我们也有正常好评被删的,但是这类卖家的占比很小,且很大程度上被误删的review与买家脱不了关系。以亚马逊当前的监控方式来看,一旦发现违规做评论的买家账户,亚马逊平台会直接检索且将该买家账户所有历史留评全部删除,包括此前买家可能正常购买留下的review。基于这种清理模式,真实留评的review账户也会受买家后续动作的影响,直接被平台‘一锅端’。”
针对这种情况,Ryan表示,正常的商业行为是不会特意打压、制裁某些合规操作的卖家的,任何的商业政策从顶层管理者的维度而言,特别是面对中国这个强大的卖家市场,跨境电商平台是绝对不可能特意“触怒”卖家,或者说恶意的打压、制裁。“平台的系列优化还是在符合卖家及消费者意愿、购买体验的基础上做优化,且这样的淘汰择优反而会促进不同体量卖家的入驻。在亚马逊现有状态下,在我看来最好入场亚马逊平台的是小型卖家;中型卖家的局面就较为尴尬,一方面他们面临着投入产出的压力,另外一方面如果盈利产出太低的话,卖家退出的概率很高;而大型卖家具备成熟的跨境经验、完备的海外仓资源、熟络的选品运营技巧等多种资源,相对而言亚马逊的政策调整和规则变动对他们的影响较小。”
经历了一系列的优化过后,面对行业竞争和消费者的高质需求,亚马逊在此类事件的处理上毫不犹豫。亚马逊体育用品卖家Alan说道,亚马逊基于自身的价值定位、围绕客户体验不断去优化其平台运营,从这方面来看亚马逊已远远把对手抛在后面了。“优胜劣汰”这是任何一种商业行为中都会面临的生存法则,现如今的亚马逊已经不能“躺着赚钱”了,无自身产品定位、无供应链、无好的运规划和思路的卖家,短期内也无法再利用黑科技的运营手段快速推新品,这是一种好现象。卖家现在做亚马逊,需要围绕产品开发适合当地市场销售的,有差异,有竞争力的高品质产品,只研究运营手法不仅在亚马逊行不通,未来在其他跨境电商平台也会遭受“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