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到了,许多卖家都在疯狂上货,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场。不管你是打算去选择一些潜力产品,还是自己开发产品,一定要谨防侵权问题,别劳心劳力最后一场空。
中国卖家普遍知识产权认知薄弱,因此在该问题上栽跟头的数不胜数。不少卖家还存在一些误解。下文中方信知识产权市场总监黄嘉欣列举了卖家常见的误解并进行了说明:
如商标的地域性。部分卖家会认为已经注册了中国商标,无论销往何处都不会侵权,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误解。他指出如果有人在美国抢注了卖家的商标,那幺卖家在美国就不能销售,可能还会陷入被告侵权的纠纷中。
如商标类别原则。卖家若售卖3C电子、服装等多品类产品,但只注册了电子类别的商标,这并不意味着卖家所有类别的产品都受到保护。即卖家如果注册电子产品类别商标,就仅能保护电子类别的产品,服装产品的类别也需要另外进行注册保护。
如忽视海外商标注册。当竞争对手将你的商标抢注了,这时候卖家该欲哭无泪了,虽然也有一些方法来解决处理,但是无疑是非常麻烦的,这样产生的成本远远超过卖家注册一个商标的成本。
“在美国有一个使用在先的原则,就是卖家可以通过一些证据证明,你在很早就开始销售使用这个品牌了,并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如果对方抢注商标还处于申请阶段,卖家可以对他提出异议申请,或是可向对方发出警告信,通过协商,让其主动撤销申请。若对方不愿妥协,卖家则需要采取法律手段投诉对方有恶意抢注的行为。”
不过黄嘉欣也指出,卖家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夺回商标,但是费用及时间成本的投入都是非常高的,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建议卖家在早期做一个品牌规划保护,以省去后期的麻烦。
已经有很多卖家在侵权问题上踩了坑,损失惨重。但中国卖家普遍存在一种弊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捞快钱的路上,往往存在一些侥幸心理,认为不会轮到自己。
如今爆款产品大多出自大企业大卖家,在新品上市推广前就会进行品牌版权专利全方面保护,卖家一旦触碰,可能将损失惨重。侥幸心理不可得,那幺卖家该如何避免侵权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