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有实力更应有底气!
连续三十年来到广交会,Mendeson(化名)仍旧戴着眼镜、揣着资料手册,于场馆前仔细浏览展区信息,在展位前时而驻足询问,时而摇头走开。在这位轻车熟路的老广交眼里,中国制造在过去三十年里“明则蛟龙腾达,实则暗潮汹涌”。
“每年都有许多新面孔,当然也有许多供应商似乎在展会上递完名片后就消失不见。”
目睹中国厂商在广交会上风雨沉浮的Mendeson,似乎对中国制造转型别有感触。其表示所接触的大大小小的工厂中,许多制造商正在力求转型,试图开辟全新产品线,走上品牌化的康庄大道。
Mendeson强调,在中国制造创新转型这条从始至终万分艰辛的道路上,自主品牌或将为万千厂商带来全新的机遇。
在Mendeson看来,这一类工厂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优惠和可观的出货量。绝大多数代工厂在水准工艺上达到基本标准,同时却保留着贴牌前的低价特色,十分受外商青睐。此外,在一些日常家居和日用消费品上,中国的OEM工厂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同类产品通常有许多供应商可以选择,虽然产品细节上有细微不同,但是基本上最终仍然是价格取胜。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在广交会上,许多厂商陷入了价格战的怪圈之中。众多资质相差无几的OEM工厂汇聚一堂,最终只能落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况。
Mendeson在接受雨果网采访中坦言自己近年来观察到的许多有趣现象:“许多合作伙伴逐渐在邮件中开始推广自主品牌,并且部分甚至在沃尔玛或是Costo上销售。”
据悉这些冠名“品牌”的产品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老瓶装新酒,即按照原先熟练的产品模式和设计,改名换姓,贴上厂家自己创建的品牌。但Mendeson认为这类品牌通常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对于我们零售商而言,这些产品除了价格、包装和品牌外,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甚至处于价格劣势,同时一些陌生的品牌甚至还具有一定风险。”
总体来说,OBM工厂在订单和交易中主导权更多来自于基于成熟生产体系之上的产品专利、品牌设计,这些硬实力王牌在手的厂家通常在价格和产品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市场竞争中也更能站稳脚跟。
关于自主品牌,Mendeson也谈及了产业带对品牌的催生力量。“中国有许多依托产业带的自主品牌正在逐渐进入全球买家的视野。”其如是说。作为深谙的中国制造的外国客户,Medeson也早已对顺德厨电、汕头玩具、中山家具、佛山卫浴这些产业带早有耳闻。
同样,本次广交会上阳江刀剪的全球产品发布会,就赚足了外国友人的眼光。而依托于阳江刀剪500亿产业群所孵化的一众品牌,其中包括阳江十八子这样的知名品牌。这家从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过30年时间,已经以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成为产品升级和市场发展的领头羊。
产业集群是市场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产业带自主品牌则是自带Buff加成的玩家角色。无论是在全球客商的需求,还是市场竞争的刺激,小打小闹永远无法带给中国厂商真的出路,只有借助产业集聚优势和规模化特色,中国品牌才能真正的崛起。
◎文/雨果网 郭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