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已经无数次听过这个品牌的故事,靠便携汽车气泵成为亚马逊best seller;靠螺丝刀走红tiktok卖进数万美国家庭;在TikTok上的月销一度超400万美元;年度GMV已经达到2.5亿。这就是fanttik,一个成立于2020年的亚马逊公司。
我第一次了解到fanttik是源于2023年3月的一次品类和品牌调研,随着2年时间的流逝。在我眼中,他已然成为一个靠一条亚马逊listing起步,逐渐走向品牌化的成功典范。
Fanttik 的第一款产品是一台便携式汽车轮胎充气泵。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小众工具类目,但从时间线就能看出他们的野心:域名注册在 2020 年 2 月;Facebook page注册时间是2020年6月; 亚马逊首款产品上架是同年 7 月;接着在 2021 年 11 月便发起了第一次众筹;众筹产品11月16日上架亚马逊,12月15日开售。
这几个节点像一条清晰的坐标轴,勾勒出一个从一开始就“带着品牌思维起跑”的节奏。
在众筹之前,Fanttik 并没有做太多的独立站运营动作,看得出来当时团队的运营和销售重点在亚马逊上。最早的谷歌广告要到 2021 年 7 月才启动,更多是为众筹预热。独立站虽然早早注册,但正式运营时间也只能从 2021 年夏天算起。换句话说,第一年他们的独立站更多是亚马逊的辅助承接渠道,而不是主要战场。无论是从团队基因上,还是从投入产出上,气泵这类单一SKU产品先通过亚马逊售卖无疑是确保现金流的最优解。
但是独立站“没投入”并不等于“没规划”。从网站上线那一刻起,网站的设计配色、页面排版、视觉格调都带着明显的品牌统一感:网站是不会怎幺出错的黑白灰VI色,众筹后才更换为黑白黄;产品外观部分线条也用了明黄色和网站VI保持统一;主视觉主打户外市场的banner和宣传。虽然产品按钮是跳转到了亚马逊店铺,但是也能一眼就能看出这个独立站不是随意拼凑的临时店铺,而亚马逊按钮只是他们品牌化play上的一环。

这种前期的品牌意识,为 Fanttik 后续的产品线扩展和视觉升级奠定了基础。即便在只有一款充气泵的起步阶段,我已经能够从网站与 Listing 的细节中,感受到这不仅仅通过亚马逊数据化选品,挑出来的一个当下热卖爆品,更是为将来品牌铺垫的长期谋划。
作为一个新开始的亚马逊品牌,也得先活下来。Fanttik 很清楚,在跨境电商的早期阶段,现金流就是生死线,没有稳定的收入,所有的品牌规划都只是空谈。在2020-2022年期间,fanttik开发的产品除了汽车充气泵,还有户外电源、螺丝起子等。
几条listing同时开始测试,最终锁定了他们的第一款爆款产品——便携式汽车轮胎充气泵。也就是2021年11月发起众筹的那一款产品。(是的,没错,在2021年之前他们也有开发不那幺成功的listing)

确定切入口之后,Fanttik 将资源集中投放到这款产品上:通过亚马逊站内运营+站外运营品牌曝光,让这款汽车充气泵成为fanttik当时的最大爆款, 也成为了亚马逊该品类下的best seller。
靠着这一款充气泵,Fanttik 很快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销量、评价和搜索排名形成良性循环,为团队贡献了稳定的现金流。这笔现金流不只是维持运营,更是后续一切动作的底气:
研发:投入更多资源优化产品性能、开发下一款工具产品;
库存:保障旺季备货,避免因断货错失流量;
品牌:预留预算做视觉升级、独立站优化和站外推广。
对 Fanttik 来说,这一步的意义不仅是赚钱,更是用爆品赢得时间,在竞争激烈的亚马逊上稳住阵脚,为之后的品类扩张和品牌化升级打下坚实的资金基础。
而独立站也在众筹之后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从辅助亚马逊单品listing到自成体系。一步一步,都踩在了逐步品牌化的脚印上。
很多亚马逊卖家在产品开发上缺乏一致性,今天卖厨房小工具,明天上宠物用品,后天又转向3C配件。品类跨度过大、使用场景彼此割裂,导致消费者很难在一个品牌下建立完整认知——即便Logo相同,也像是不同店铺的拼盘。这种“没有场景的扩张”不仅削弱了品牌记忆,还让资源投入被拆散,无法形成流量与口碑的叠加效应。
Fanttik 的的产品开发方向似乎早期便具备了的一定的一致性。虽然他们的产品线从充气泵一路拓展到便携电源、螺丝刀、车用清洁工具乃至户外娱乐装备,看上去跨度并不小,但这些产品都围绕一个核心场景——户外与出行。
充气泵解决车辆和户外设备的充气需求;
便携电源服务露营、长途旅行和紧急供电;
电动螺丝刀既能满足家庭修理,也适合车主随车维护;
其他户外工具与配件同样指向“移动生活”的大场景。
这种“看似多元、实则聚焦”的策略,为品牌一致性提供了极大的包容空间:
在充气泵成功后,Fanttik 选择与核心用户需求紧密相关的产品做纵深开发,始终锁定“户外工具”这条主线,而不是随意跨入无关品类。
当消费者因为充气泵认识 Fanttik 时,也会自然联想到便携电源、螺丝刀等相关产品,形成交叉销售和复购的良性循环。
而这些看似跨度大的所有产品实际上都能被纳入“户外出行”这一消费场景,品牌形象清晰且延展性强,既避免了资源分散,又为后续的视觉统一和营销叙事打下基础。
我们无法确定这是fanttik有规划的有意行为,还是后期通过一个相同的场景完美的框住了这些品类。但是无论怎样,剩下的产品都是在“户外工具”这块版图上增加新的坐标,而不是跳到完全陌生的战场。这种方式的品类拓展,让品牌在保持活力的同时,始终维持着清晰的核心认知。
虽然Fanttik一开始就带着品牌思维在前行,但是前期有限的品牌视觉投入,大多数情况下在后期很难再支撑起品牌的格调和定位。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大型品牌公司,依旧会在成立几年后升级自己VI视觉形象。
以 Fanttik 为例,早期凭借充气泵的热销建立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知名度后,并没有在第一年就仓促完成全面视觉升级,而是等待到品牌规模初具、产品线逐渐丰满的 2024 年,才启动系统化的形象重塑。这个形象包含了产品外观形象和网站VI色。到现在你依旧可以在他们早期爆款产品充气泵上看到品牌形象升级的痕迹。

随后这个视觉也应用到了其他产品外观设计与包装风格,让消费者在不同渠道都能感受到一致的品牌气质。

在此基础上,Fanttik 又与 NBA 篮网队和 UFC 等顶级赛事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硬派、充满力量的形象,成功从单一爆品走向具有鲜明个性的潮牌品牌。还记得上篇文章中我们讲到的品牌需求调研的三个维度吗?Fanttik在升级了品牌形象后,给用户的“象征需求”价值可真是拉满了。
所以说,品牌视觉的统一并不一定要在网站初期就一步定稿,随着规模扩大、资源充足,企业反而能在更合适的时机做出更具影响力的升级,让品牌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
从一条亚马逊 Listing 起步,到年 GMV 超过 2.5 亿,Fanttik 的故事不仅是一条“爆品成功学”的案例,更是一份关亚马逊从业者的品牌成长节奏的教科书。它验证了即使亚马逊起也也能品牌化的路径,亚马逊的品牌化不是一开始的“大而全”,而是一场有步骤、有耐心的长跑。
他们在起点就埋下了品牌意识的伏笔,但第一阶段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活下去。通过锁定便携充气泵这一刚需单品,Fanttik 先解决了现金流的生死线,用爆品换来了时间、资金和口碑。而在产品线延伸上,他们没有像许多卖家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始终围绕“户外与出行”这个核心场景,开发便携电源、螺丝刀、车用工具等系列产品,看似多元却有清晰的主线,让消费者在同一场景下自然联想到更多关联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