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欧盟正式敲定取消150欧元小额包裹免税后,多国也密集调整电商税制,低价免税的跨境包裹模式正在被全面重塑。
一、欧盟确认取消150欧元免税门槛
据外媒消息,欧盟理事会已在11月13日正式通过决议,将自2028年起取消现行的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关税豁免。也就是说,从那一年开始,所有进入欧盟的商品都要按规定缴纳关税,无论价值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确定取消小额关税豁免,欧盟还批准了一项2026年过渡性的反欺诈措施,用来遏制未来两年可能出现的虚报价格、拆分包裹等滥用行为。具体要求尚未公开。
不过结合欧盟今年5月提出的控制低价值跨境电商商品涌入的提案,这项临时方案大概率是此前讨论的“每件包裹征收2欧元税费”。
根据当时的提议,如果包裹直接送到收件人手中,将统一按每件2欧元收取固定税费;如果寄送到仓库,则按每件0.5欧元收取。不出意外的话,这项固定税费将在明年4月正式实施。
欧盟之外,多国也在加速收紧小额包裹政策。

二、多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调整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提出,对来自非欧盟、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包裹征收约25列伊(约5欧元)的固定费用,预计将在2025年11月前后实施。虽然欧盟层面推动的是2欧元标准,但罗马尼亚倾向提前采用更高费率。
意大利:
意大利财政部草案建议,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的非欧盟进口包裹征收额外管理费和关税,税率可能高达10%-20%。这将终结当前的小额免税豁免(de minimis)政策,针对Shein、Temu等平台的海量小包裹直邮模式。
泰国:
从2026年1月1日起,泰国将对所有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哪怕价格只有1泰铢,也将不再享受免税待遇。
去年7月起,泰国已经对1500泰铢以下商品征收增值税,并在短短几个月增加了20亿泰铢的税收。新规是这是政府基于“Quick Big Win”(快速致胜)框架下提出的,预计此次政策将再带来约30亿泰铢收入。
智利:
自10月25日起,智利取消41美元以下小包的增值税豁免,全面征收19%增值税。500美元以下包裹免关税,但需缴增值税。500美元及以上需缴19%增值税和6%关税。
更关键的是,智利的税费征收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不再由海关在清关环节核验征收,而是变成由跨境电商平台在消费者下单时直接代收代缴。监管更直接、更严格。
印尼:
2025年7月14日起,明确对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商品的卖家征收所得税(PPh)0.5%税率,适用于年营业额超过5亿印尼盾(约合3.2万美元)的卖家。不包括增值税(PPN)和奢侈品销售税(PPnBM)。该规定适用于Shopee、Tokopedia电商平台。
根据条例,年营业额未超过5亿印尼盾的卖家需向所使用的电商平台提交营业额证明,表明其不属于被征税范围;而营业额超过此标准的卖家也需提交相关证明,并将由平台代为扣缴0.5%的所得税。
三、低价值商品的红利正在消失
过去十年,跨境电商凭借小额免税、低成本通关等政策窗口迅速扩张。但随着各国对本土产业保护和税收增长需求的提升,全球正同步收紧相关规则。未来,跨境卖家或将面临三大变化:
1.包裹成本上升
各国统一提高税费,意味着每个包裹的边际成本都会被明显抬高。
2.低价走量模式受冲击
轻小件、低客单价商品利润被压缩,可能不再具备规模优势。
3.平台代扣代缴成为趋势
为加强管控,后续各国政府或将介入更深,合规要求更高,可操作空间缩小。
总的来说,这对依赖小额包裹免税的卖家来说是一次冲击,意味着需要具备更稳健的供应链、更清晰的定价策略,以及更高的合规能力。
以上就是逸居海外给大家带来内容分享,欢迎随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