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被企业忽略的应用内广告才是回报率高、消费者最喜欢的营销方式。
出海企业如何实现有效营销,一直是中国出海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海外的媒体环境与国内大不相同,用户习惯同样也有不小的差异。移动应用内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传统认知中,移动应用内广告并不算是头部的优质广告位,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去年秋天,Fyber委托Sapio Research对500名来自各大品牌和代理商的高管进行了调研,了解其对移动应用内广告的体验和计划,反馈结果着实引人深思。买方和代理商均表示,移动应用是吸引目标受众的最佳方式,应用内广告也使其投资回报率提高了41%。
这些结果表明,移动应用广告在规模和效果方面,堪称是会赚钱的“电视”。然而移动应用内广告的能量远远不止于此。
移动应用正在占领消费者的注意力
几十年前,电视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媒体,而如今,触手可及的移动设备成为了消费者首选的媒体消费方式。据eMarketer统计,2018年美国成年人每天平均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达3小时35分钟,2019年将超过电视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
相比30秒的电视广告,移动应用内广告有着更丰富、高效的广告形式,例如可玩广告PlayableAds)和奖励视频(Rewarded Video)。此外,移动应用广告能够与消费者深度互动,用户可点击产品页面、查看产品轮播,还可在社交媒体分享喜欢的广告等。此外,与电视不同是,营销人员还可以评估和追踪消费者的广告参与情况,然后根据相关结果进行广告优化。
消费者心理
消费者将随身携带的手机看成是他们生活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这是放在客厅的电视所无法比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医生甚至开玩笑说:“用户与手机的亲密程度就如同他们跟自身所携带的微生物一样形影不离。”
消费者手机上存有大量的个人信息——联系人、信息、照片、健康状况、喜欢的音乐与视频等。所以当广告主希望通过移动应用吸引目标受众时,就必须意识到他们正在进入用户的私密空间。通常来讲,消费者使用手机的原因可能很简单:查看天气或者股票、打开手电或者发送信息。对于市场营销人员来讲,在做广告规划前要先清楚人们使用手机的原因和方式,从而能更好的用恰当的营销方式触达用户。
“手机不离手”的原因
广义上来讲,手机不离手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实用性。工具类应用的使用时间占据了手机使用的30%。移动应用拓展了手机的应用场景,无论是查看公交时间表、天气,还是查找路线、购买日常用品、预订机票等一系列的应用需求,移动应用始终都是你的首选工具。
其次是娱乐性。网民有大约70%的时间是用在玩游戏、与朋友在社交媒体上交流,或者观看视频。这些使用行为在很多方面都跟电视一样,都是用户放松、娱乐的一个选择,更高的参与度和视频完整观看率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广告规划阶段就需要做好消费者的心理评估
在做移动广告投放规划时,能够率先考虑到消费者初见广告时的心理非常重要。在应用工具类APP中,消费者的着眼处在于是否能解决他们的某项具体需求,比如在打车App上插入视频广告,就是不合时宜的做法,因为消费者不会在打车的过程中停下去观看视频。正如所有营销者所熟知的,关联程度越高,广告投放越成功。
相反的,当消费者在手机上玩休闲/超休闲的游戏或者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时,主要是在消磨时光或者寻求一种娱乐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富有创意和引人注目的广告接受程度更高。无论是新一季的热门节目,还是游戏通关的奖励视频,这都是广告出现的最好时机。
这就是为什幺消费者心理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营销者搞错了消费者心理也就意味着无法得到满意的回报,更糟糕的是可能会惹恼消费者。
找对方式,移动应用就是传统和数字时代的传播佼佼者
正如我们所见,移动应用跟电视一样有着大规模的受众并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同时也具有数字时代赋予它的分析和追踪数据的能力。但归根结底,广告主在规划广告时仍需仔细考虑消费者心理,这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