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卖通卖家李航家住浙江金华一带,当地是渔具产品的产业带,而从小看长辈经营渔具产品的他,没有选择传统外贸的路,而是投身了跨境电商的行列,从淘宝到速卖通,短短六年时间,他从一个什幺都不懂的小毛孩,成长为年销售额超过1500万的大卖家,这里面的故事很值得一读。
2010年,还在上大学的李航和一个已经毕业在经营淘宝店铺的朋友,一起做起了渔具的生意。“从小到大,我看着长辈们经营渔具产品,多多少少对这些东西都有了解。在做淘宝和速卖通时,自然上手比一般人更快,也更专业些。”
淘宝做了不久,一个进入阿里巴巴工作的朋友向他介绍了全球速卖通。因为有运营淘宝店的经验,李航和大学舍友一起,开始尝试速卖通上也开设了一个渔具店。
刚开始的时候,李航和他几个舍友既做客服,也做运营,就这幺摸索着,也将速卖通的店铺开了起来。“速卖通平台不难做。”这是李航一开始的感受,他说,那时候为了尽快上手,他还参加了速卖通官方开通举办的线下培训课,修炼了基本的运营功夫。
不过,没多久,因为和一起开淘宝店的朋友意见不合,李航退出了淘宝店的经营,选择和舍友们一起专门经营速卖通店铺。
回顾创业初期,李航感慨最深的是团队的磨合问题,他说:“创业就像谈恋爱,需要时间、需要磨合,需要大家都逐渐走向成熟才能让参与者走得更好,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他回忆,当时几个年轻人一起创业,对于利润分配、团队运营操作的理念并不一致,曾一度导致团队支离破碎,每个人各奔东西。
后来,大家各自在外打拼了一段日子以后,每个人渐趋成熟,逐渐意识到,一个人奋斗,不管是在精力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明显不如团队强大。于是,有些老成员又重新聚首,组建团队。
李航把店铺的运营比作参与游戏。“每个人各自成长了以后,制定的游戏规则更稳重,有些人负责运营和管理,有些仅是投资,每位成员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后,玩法便有了节奏。”
刚做淘宝时,李航就注意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于2011年就注册了品牌。李航说,每个行业都需要考虑如何创造自己的优势,而他们团队重视的是产品的性价比。
在电商行业,卖家们总想先跑个量,因此价格战严峻,但他们秉持着先做质量,再做销量的观念,以性价比的产品稳健发展着。
李航家的工厂是单纯做鱼线的,所以其他产品都是通过对外采购。李航表示,他采购的都是市场中上水平的产品。而且他还会购买市场前沿产品来研究,将不足的地方改进、尽可能做到最好。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用专业和品质征服客户”。
李航表示,有些欧美优秀产品的代工厂在中国,他就会到那个工厂去采购,争取以同样的质量,但给客户更实惠的价格。不过他也表示,“欧美客户产品忠诚度很高,产品需要一个认可的过程。”
重视品牌,也重视产品的质量,因而他的发展并不迅猛。李航说:“一样一样来,也许发展没那幺快,但每一个产品都把控好质量后,三到四个月就能看到一个产品的成功。”
2015年,李航的速卖通店铺从小团队模式正式走向了企业化运作的阶段。每个部门、架构都形成了流程,就像一架机器一样。无论是做事效率,还是产生的效益都上升到了新高度。
但紧接着他迎来了中小业企业都需要面对的发展问题,不仅要跟紧速卖通平台的发展变化、公司的融资、人才发掘和培养都成为了问题。
“杭州城市目前的发展,对留住人才难度越来越大。人才流失容易对企业造成较大的波动。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花了很大的精力培养,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两三年培养成顶梁柱以后,却没法继续为公司工作就很苦恼了。”
谈到原因,他认为往往是由于当代年轻人观念变化的关系。“员工的忠诚度是很高的,但生活摆在那里,员工得考虑是留在杭州发展,还是回家娶妻生子。而现在不少年轻人,往往会选择兼顾家庭生活,而离开杭州。”
李航的渔具产品主要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即东南亚、南美、俄罗斯以及东欧的国家。他将之形容为“电商开荒”,相比已经繁荣的欧美市场,李航的这一选择,显然是十分正确的。
李航介绍说,目前他公司每天订单量在500到1000左右,十几人的团队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人民币左右。不过渔具产品有淡旺季之分,春天和秋天是旺季,夏天太热,冬天太冷,销售都会减少。
现在,户外运动越来越被热捧,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用户越来越多。同时,消费群体也在变得更加专业。“在材质上的更新不会太大,突破点在款式上的变化。设计上要符合钓鱼者的习惯。
比如,用来诱饵的仿真小鱼样式,每个使用者就各有各的见解。”为了使产品更加专业,他长期研究渔具,并实践钓鱼玩法,不仅产品越来越好,和朋友们时常去钓鱼的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
李航表示,随着发展,往后会细分化产品,毕竟每个地区钓的鱼不一样,玩法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