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亚马逊运营,我们总说“七分靠选品,三分在运营”,可很多卖家在选品上总是不得要领,并且许多新手卖家在选品的路上掉入一个又一个大坑,在实际运营中,对于选品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2018年卖家要怎样才能少走弯路,选择正确的产品呢?
雨果网与人称最接地气的草根网红周雨泽进行了一场对话。
周雨泽:在大数据时代,如果你还不会使用各种便利工具和数据资源来分析自己产品的市场情况,不仅会被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后面,还会因为不懂市场分析,无法避免风险,导致巨大损失。我主要从八个维度去分析:
第一、市场的竞争程度。竞争度这个数据主要是用来判断产品的可做性,包含有产品的reviews数量的多少、新品占比、发FBA的产品数占比等,产品售卖数量越多,竞争程度也就越大,那幺推广起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在数据分析指标考量上,合理评估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是首要因素。
第二、产品的市场容量。市场容量是选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在产品市场容量过小的情况下,哪怕市场竞争度很小,一天只能出一两单,那也不值得去做。产品的市场容量可以通过产品的销量来判断,主要用到的一个工具是谷歌的一个插件junglescout。
第三、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货源优势的产品,自己多年经验的产品,对于这类产品,如果对市场有一定了解的前提条件下,产品即可更快地切入市场。
第四、产品的后续发展趋势。在选品的过程中,卖家需要考核产品在过去几年以及最近一年的销量情况,判断对应的销售旺季和淡季,例如需要在淡季期先去推广,以便做好旺季爆发的准备。
第五、推广的难易程度。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占了整个运营周期是否成功的80%,所以在选品之前一定要仔细斟酌好产品后期的推广难易程度,如果跟不上市场的推广步伐的话,那幺产品的销量自然也是不见起色。
第六、自身的目标定位。这就好比一款产品如果大部分卖家月销量都能够达到5万美金左右,那幺就需要根据这个数据分析自己的当前运营状况,最终定位目标。
第七、清货的难易程度。每款产品都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的销售末期清货就显得较为困难,进而就会影响到产品的利润,因此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后期的清货难易程度。
第八、日后大批量订单时是否有利于自己打包发货。这是一个众多跨境电商卖家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当在开发某款产品销售量十分可观的时候,在前期小批量的订单生产阶段就需要着手准备打包发货,而不应延迟至大批量时同时打包发货,这样就会容易导致公司配备人员相应增大,物流难度也会相应加大。
周雨泽:许多卖家由于在选品难题上走了弯路不禁开始怀疑人生,到底选品在哪个地方上出了问题?我归结为四点:
第一点,盲目跟风。指的就是市场上正在热销什幺,就卖什幺。如果是一些完全不具备连续或者长期性需求的产品,那幺跟得快的情况下,还可以赚点利润,如果跟得慢,就只有等着压货了。
第二点,铺货模式。也就意味着,一家店铺各种相关、不相关的产品全部都上。然而亚马逊不同于其他跨境电商平台,一方面资金压力大,另一方面个人时间精力有限。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建议中小卖家最开始可以尝试做1-2个左右的产品。
第三点,不做数据分析。每个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值都不同,并且对产品的评价还会被场景、心情所左右,为此有时候消费者的抱怨就仅仅是说一下,不能作为卖家选品的最终参考依据,如果产品没有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往往会导致对消费者的痛点把握不精准。
第四点,薄利多销。中国人素有“薄利多销”的思维,但这在亚马逊平台上并不适用。为此,卖家们一定要跳出这个局限思路,从产品根源上做出改变,比如在选品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将低质量产品在源头处淘汰,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走品质化的道路,提高产品利润率。
总而言之,中小卖家应该要深耕某一类目,做好数据分析,先针对1-2款产品打造爆款,然后再纵深挖掘。
周雨泽:2018年,亚马逊热销品还是会集中在3C智能家居、户外、鱼具、玩具、运动类目,包括季节性产品等。
卖家选品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往能够改变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的产品方向靠拢,这样的产品更容易火起来成为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