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2025年下半年旺季的到来,亚马逊平台的合规要求再次升级。无论是资深卖家还是新手卖家,都必须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平台政策变化。
近期,亚马逊在欧洲站和部分重点类目中加大了审查力度,特别是电子类大牌产品和儿童玩具品类,卖家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面临严重后果。
近日,有不少欧洲站卖家在论坛反馈称,他们收到了亚马逊的官方邮件,要求在 9月17日之前 提交供应链证明文件,否则相关产品将被强制下架,甚至禁止新增相应品牌的产品。
此次审查范围主要涉及 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及英国站点,重点对象是销售知名科技电子品牌的卖家,包括:
三星、戴森、佳能、飞利浦、惠普、索尼、微软、松下 等。
亚马逊明确要求卖家提供以下材料:
增值税发票:需为近180天内开具,至少包含100件商品;除价格外不得有任何涂改;必须完整显示供应商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
供应商资质文件:如营业执照、税号、经营地址等,确保来源正规。
物流凭证:运输提单或空运单必须与供应商信息一致。
品牌授权文件:涉及品牌商品必须提交完整授权链,确保销售合法合规。
亚马逊此举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审核供应链环节,进一步保障产品的真实性,防止假货流入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品牌方形象。
⚠️ 值得注意的是:有卖家反映,即便未销售相关品牌,也收到了类似邮件,甚至有人重复收到。对此,亚马逊回应称,未涉及相关品牌的卖家无需提交资料,也无需申请解锁权限。但对于确实在售的卖家,务必在规定时间前提交完整文件,否则将面临:
产品下架,失去销售权;
库存被退回、销毁或捐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甚至可能导致账号受限或停用。
可以看出,亚马逊在电子大牌类目的审核上采取了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的态度,卖家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再次被推到新的高度。
除了电子类目外,亚马逊近期对 儿童玩具类目 也启动了强制性的新规:从今年9月起,卖家必须通过 亚马逊认可的TIC服务提供商 完成合规验证。
此次“直接验证”涉及两类费用:
产品测试费用:根据产品定价收取,因需通过TIC审核,整体费用比以往更高。
机构审核费用:卖家必须通过亚马逊提供的链接选择指定检测机构提交资料审核。
若产品一次检测不合格,还需整改并重新送检,导致费用进一步增加。有卖家表示,整个流程下来,可能花费高达 8000元人民币。
不少卖家已经向亚马逊团队发送邮件,建议对持有有效TIC报告的卖家 免除额外费用,或者至少制定更合理、透明的收费标准。但目前,亚马逊尚未给出官方回应。
对于儿童玩具品类的卖家,选择检测机构时建议优先考虑以下两类:
国际知名检测机构:如 SGS、TUV莱茵、UL、Intertek天祥集团 等。这些机构全球认可度高,检测流程严格,报告通过率较高,能覆盖欧美多市场合规需求。
中国海关下属实验室:如 CTC-NB、IQTC、NCL 等,本土响应速度快,沟通成本低,更熟悉国内卖家产品特性,检测周期相对较短。
可以预见,未来亚马逊在儿童产品的监管只会更趋严格,卖家必须提前做好预算和合规准备。
亚马逊近期接连收紧政策,无论是电子品牌产品的供应链审查,还是儿童玩具的强制检测,目的都在于 提高平台整体合规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
对于卖家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倒逼自身优化的契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合规档案:提前准备发票、品牌授权、供应商资质等文件,确保随时可提交。
关注平台通知:收到亚马逊邮件时,仔细核对是否涉及自身业务,避免因误判导致不必要的操作。
合理评估成本:对于玩具类卖家,提前预算检测与验证成本,避免临时应对。
选择优质供应链: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与合法性,降低违规风险。
保持灵活应对:密切跟进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总结来看,旺季虽是卖家冲刺的关键时期,但在当前合规趋严的大环境下,只有合法合规经营、重视细节把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住阵地,抓住旺季增长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