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网导航网
导航网导航网
  • 首页
  • 跨境头条
  • 找服务
  • 找物流
  • 跨境活动
  • 跨境资源
    • 跨境资源
    • 跨境报告
首页•电商资讯•亚马逊美国站几乎没有蓝海类目了?为什幺我们总是忽视用户信任和运营能力,而一味追求所谓的“蓝海”产品?

亚马逊美国站几乎没有蓝海类目了?为什幺我们总是忽视用户信任和运营能力,而一味追求所谓的“蓝海”产品?

电商资讯 2025-09-28 跨境导航
4 0
0
Garyoh

我的C位


从19年开始做亚马逊,做过fbm铺货, 海外仓大件,FBA精铺,也做过纯精品,灰色产品,类目铺品,也有自己单干创业过两三次,期间所接受的选品思路,基本都是一条铁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似乎又印证了着名的二八定律,80%的人在忙忙碌碌选好品,20%的人在红海产品里死磕。


还有一句跨境名言,”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运营”。似乎把选品拉到了一个及其重要的位置,导致绝大多数的失败推广原因都归结于产品不行,类目太卷,竞对低价。的确,选品是运营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决定了后期运营推广的难度和成功概率。

放眼望去所有的论坛,博主,公众号等营销推文,所推崇的选品论无不是”新奇特“。这个产品竞对不多,市场体量大,新品都能卖这幺多,CPC不高竞争不激烈吧啦吧啦的,再用关键词爬下趋势,找下货源算下价格,就开始yy这个品一定能推爆。


铺货选手就直接开始上链接开始卖,精铺类型可能还做下市场调研,分析下卖点痛点搞下改良,盘下竞对数据,布局一下推广思路。然后精品选手开始开模,产品改良测试,推广计划制定等等。

结果就是,铺货短期赚了点,粗暴运营模式下无法做到长期输出,结局就是被后来者的精品选手拍在沙滩上。


对于精铺和精品,由于时间周期拉太长,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原本低cpc,竞对少的产品,已然演变成了血海类目。


道理很简单,你能看到的链接,你的竞争对手都能看到;你能分析到的痛点卖点,你的竞争对手都能分析到。归根结底,是我们千篇一律的选品思路造成的必然性结局。在这种情形下,唯有20%的选手能在这场角逐中脱颖胜出,剩下80%则成了炮灰。那幺作为留存的20%,这样的选品思路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那这20%的胜利者,所倚靠的真的是70%都来自于产品本身吗?


显然不是,当这个产品跟你同批或后来者源源不断进入市场的时候,这个产品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产品优势。百里挑一,如何才能让你的链接被更多的用户青睐。


我们需要引入一个绝对成交的概念。”绝对成交=价格+需求+信任“,价格是认为可以控制的,需求量取决于产品本身,在选品时即已固化。最终比的是信任,信任来源于哪些因素?我认为第一是视觉,任何成交的基础都在于先展示,你的主图套图A+视频等不够优质的情况下,很难得到买家的认可。


第二是品牌背书,一个有认可度有影响力的品牌是绝对胜于一些卖杂货的/新注册的/读不通顺的品牌名。公司和运营最重要的操盘即是在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基础上,当信任不及竞对的情况下,不得已降低价格来提升绝对成交的概率,这就是一些卖家惯用的螺旋法。

如今亚马逊已不似前些年,竞争越来越大,入场者越来越多,当然老品牌老卖家也积累的越来越多。这条曾经看起来十拿九稳的选品之路似乎已经很难再是大多数人的康庄大道,行色匆匆,走路的赶不上骑车的,骑车的赶不上开车的,开车的赶不上做灰机的,坐飞机的赶不上开黑的。所以我觉得,七分靠选品的说法逐渐被弱化了,这个分值是不是应该往下调了。

那幺,所谓的红海血海类目,是真的不能入场不能出局了吗?


答案肯定是不一定吧!首先,美国站几乎已经没有蓝海类目了,不太可能找到没什幺人入场的,体量还很大的,竞争不激烈的类目。


其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类目市场体量在月销10000左右,目前竞对10个,头部拿走50%,剩下的不到5%的平均,则是月销不到500,这种蓝海入场做到极致也是1000左右的量,除非你把中尾部都顺利的干掉了,且你有机会抢走头部的用户信任,且你能阻断后来者的涌入稳住你头部的地位。。。。太多除非了。


但是假设一个红海类目,月销500000,竞对有100个,头部大卖拿走400000,那幺还是有100000的量匀出来给后面,百分比还是很低,但是基数上去了。况且竞对数量多,运营能力参差不齐,不说打败所有中尾部竞对,吞掉三到五成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位朋友做过这种蓝海市场,头部占了七八成的销量,没几个竞对。但是实际操作下来发现头部虽然视觉一般,但胜在专业性强,入场时间早,基本形成品牌信任了,很难抢到量。加上市场体量本身不大,搜索词排名大几十万,流量销量有一搭没一搭的,这种情况下做起来十分艰难。

再看一些红海类目的,尤其是非标品,外观功能卖点上做了改良调整的,总能匹配到对应的用户群体,只要基数在那里,就不用担心流量起来有货没人买,只是流量怎幺获取怎幺做转化怎幺建立信任发问题了。再有甚者,有需求量的产品清货也比较轻松。

结合这幺多年的选品历史,总结出来了这幺一个问题。


发现自己思维已经固化在了我要找没人卖的,竞争不激烈的产品。我要找新奇特产品,我要从信息差异化入手去选品。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很多数据都是透明的,又怎幺可能做得到信息差。做亚马逊的不缺人才,太多有能力有毅力有魄力的选手都在看不起眼的点做到了极致。

所以,运营应该不局限于选品赋予的成功率,而是更应该研究流量和转化,建立用户信任,促成绝对成交。仅代表个人意见,不同意见欢迎交流,和谐共处。



「 精彩回帖 」


mizili

赞同来自: deweshan 、 林卖靠北啦 、 CCCCZYHH 、 我婆帽子 、 永恒的记忆jhj 更多 »

很认同楼主说的,我们不应该局限在自我的思维固化里,更多的应该跳出自己的信息茧房,从更多的维度去分析。

包括所谓的“七分看选品,三分看运营”。
也不知道当初是哪个大佬给的结论,我始终对这句话抱有怀疑。

但对于楼主的有些观点,我是不太认可的,咱们理性探讨,没有抬杠的意思哈。
首先,如博主标题里说的:

一些红海类目的,尤其是非标品,外观功能卖点上做了改良调整的,总能匹配到对应的用户群体。

这是很多运营,开发,老板,产品经理,设计等人的一个思维惯式。

就是,我认为我知道消费者要什幺,我知道这个产品该从哪里进行微调,甚至是改进。

比如这个产品,可以改下外观呀,正方形太丑了,我们改成圆形吧。
那个产品,不能加个遥控器吗?如果能加遥控器,那不如干脆改成,带无线蓝牙功能的吧。既然这个颜色好卖,那其他颜色不行吗。
……

好,问题来了。
消费者真的会买吗?
举个例子,大家都是要睡觉的。那在睡觉这件事上,有多少人是习惯侧着睡的?
没有一半,也该有三分之一吧。
那我们为什幺不搞一个,专门用来侧着睡的枕头呢?

你看我们做了市场调研了,你看这份调研里,有那幺多人是有侧睡需求的。
你看这个市场没人做吧,我们进去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真实情况是,假设有个买家现在买一个枕头。(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
当看到有商家推出了,专门为侧着睡的人,设计的枕头时,他的反应会是什幺?

啊?还有这种设计呢?
呦!挺新颖的嘛。
哇,不错不错,这家还挺专业的,还有专门侧睡的枕头呢。
可真当他要购买时,他会买那个侧睡枕吗?
不会。
你问他为啥不买。
他反问你,普通的枕头不能侧着睡吗?
我干嘛花钱要单独买个,只能侧着睡,不能卧着睡,不能趴着睡的枕头?
我钱多没地方花吗?
这就是很多自嗨式选品的最终结果——消费者不买单!

因为你所认为这个所谓的“需求”是个“伪需求”,是不能落地变现的。
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太多了。而他们所提出的需求,也只是口嗨式的提出而已。
不代表他们就会为此买单。

甚至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还有人想着,花一块钱,买到两块钱的产品,享受三块钱的服务。

所以,在产品基础上做改良调整,做卖点升级,我觉得这本身没有问题。
但前提是,不能脱离产品本身,不能自我YY出那部分愿意购买的群体。
因为不管改的天花乱坠,绝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为产品本身买单,不是为了你的创意,创新买单。

再说句现实的话,绝大部分人的ideal是不值钱的。
做跨境的公司这幺多,背后有这幺多人,以及那幺多的工厂,以及工厂那幺多的设计团队。

你能想到的,也许早就有人想到了,甚至有人做过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其次,就是产品本身的价值,与价格。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加个这个功能,加个那个卖点不可以吗?
可以,没问题,加钱呀。
开模具不要钱吗?改功能不要钱吗?
首批做多少?
你说1000?
那你客单价能卖多少?
19.99美金。
多少?!大哥,你这客单价,连模具费都赚不回来呀。
甚至你后面清货,9.99美金出的话,纯是亏的呀。
那……我把客单价抬高点?

好,提高客单价是吧,问题来了。

消费者对于这类商品的预期是多少?
你总不能,在一个指甲刀上,加800个卖点,然后卖我199.99美金吧?
这就是第二个BUG。

你想升级,那就要加钱,加钱就代表成本要上去,成本上去客单价也要上去(除非你量大,或者你不要利润了)。
客单价上去了,那就是在挑战,消费者对于产品价格的容忍度了。

好,咱们再退一万步,真的有消费者愿意买。
老美表示,我就主打一个支持创新,你都给指甲刀,加了800个卖点了,299.99美金我也愿意。

那问题来了,有多少人?
假设,你首批做了2000个货,发过去开售,结果半年只卖了200个。
剩下的怎幺办?19.99美金清货?
这幺做对于前面200个怨种,好像也不太公平适吼。
再来,就是红海和蓝海。
有一点,我和楼主的观点是相同的,现阶段的亚马逊美国站,几乎可以说没什幺蓝海了。

但是问题来了。
假设一个红海类目,月销500000,竞对有100个。
那幺这100个竞对是真实的数据吗。
我只能说,对于绝大部分红海类目而言,你所能看到的竞对,是因为他们活下来了而已。


而那些已经噶了,还有准备噶的你是不知道的。
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就是二八定律里,我们看到了20%的人赚钱,成为众人仰慕的焦点,
却忽略了那80%的人亏钱,倒闭,链接变狗,店铺被封……

所以,不管蓝海,还是红海,我们要看的不是市场,而是真正能赚到手的利润。
哪怕一天出一单,那也是你赚到兜里的。
以上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Kkkkki

不太认同研究流量和转化的这个观点(虽然曾经我也认为是这样的)
流量研究的再透彻也不可能掌控流量,流量在平台手上
分发机制是变动的,只需要知道流量分配逻辑即可

转化最终还是指向产品,目标客户看到的产品信息再优质也无法改变产品本身的核心功能。最终还是得研究客户核心需求和产品解决什幺问题。
 
说说自己正在经历的产品。
七月份到新公司开荒,就一个人,一个品。
入职后一个多月都在写不同的LISTING和做AI图
定价299,平台竞品价格基本集中在15~45之间,差评很多。
死了几十个链接和一个店铺。

8月底定了最终版本的listing和图。
9月换了新店铺,一条链接,上了4个直评,海外仓FBM
开始投广告,自动手动品牌全都上。

目前ACOS 28%(预算30%) 利润35%
纯广告,没有自然单,后面应该陆续会有,到9月底应该有100+销量左右。
虽然目前单量不多,但是未来可期。

之前做过3C,玩具,服装,家居,厨具。。。
感觉之前的亚马逊经历跟假的一样。。
越做越绝望,被竞品价格,ACOS,各种费用压的死死的。
 
好产品推出来,做好基本的东西真的就能转起来。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Garyoh 、 X跨境deLP

电商模式下的销售网络,只要没有品牌效应的店,都是售卖的图片,好产品只是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复购率和减少差评率,以及带来一定的利润率

客户来到你这购买商品只是基于平台的影响因素来搜索关键词,然后对比商品图片、价格、评分来进行下单选购

现如今,大家都会知道美国站并没有所谓的蓝海市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选择流量基数更大的市场进行尝试,并且市场流量大,只要产品说得过去,处于一般层次,配上精心打磨的详情页,加上适中的售价,最后重要的是运用广告把产品推销到买家面前

并且,现在的亚马逊已经不再是之前'选个好产品,其他方面随便操作一下'的时代了,以后会越来越多卷,不管是资金投入、产品开发

所以,以产品为主的运营并不是运营,你只是推销员,能通过广告技巧来进行售卖的,才是---亚马逊运营



GeeToy

赞同来自: Garyoh 、 阿发发 、 林卖靠北啦

赞同楼主观点,并且也有类似的感受:
我觉得这个事情本质上是市场充分竞争后,蓝海产品不好找,开发端无可奈何,没有产出,只能更换赛道,去抢红海中的非标品需求,是对于公司运营模式的一种妥协。

传统的开发方法论(找蓝海这种),已经开不出来什幺新东西了,现在还在 以找蓝海产品为主 的开发,大多数苦苦支撑,现状更多的是等捡漏式的开发。

红海改款的论调,早几年就有了——小私模,小改款;这条路其实也不那幺好走,虽然有改款,但是你对手真就是那些红海的站稳坑位的人。再者产品怎幺改很考验功力,整体投入大,周期长,对开发人员的专业要求一点也不低,对厂家的配合度要求也高。本来这些,就是蓝海选品卖家欠缺的部分能力,想要补齐代价不小的。



无畏侠爱叨叨

赞同来自: Garyoh

说白了现在的亚马逊市场美国站点已经很内卷,市场已经成熟
关于红海还是蓝海都涉及到了一个资金投入,如果有产品开发能力和资金底子在红海类目中找出细分去布局也是不错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布局红海开干的多半是没认清楚现在市场环境,我们是做亚马逊的,可别被亚马逊给做了。

你说现在市场有蓝海幺?美国几乎没有,欧洲还有机会。-或者转战其他外贸平台也是不错的想法,都是为了赚钱,现在亚马逊美国除了拼资金和供应链,还有广告这打法那打法,都快钻到广告里面了。

就像你说的现在的数据几乎都是透明,能比其他人更有机会,只能比其他人更快,更有细化的技术

品牌没卵用对于我们小卖家来说



咖喱给给蹦蹦恰

赞同来自: Garyoh 、 X跨境deLP 、 小布 、 moyell 、 阿发发 更多 »

产品在定下来的那一刻点击转化就差不多已经定型了,运营所能做的只有确保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点击转化没有比较大的偏差,而这个点击转化需要不断的测试

亚马逊是需要赚钱的,对于某一个类目,站内流量池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如果它给你的产品很大流量,但是你的产品转化相较于其他产品而言比较低,它为何不把这些流量输送给其他产品呢;站外固然有很多流量,但是准确度大概是没有站内高的,如果你把这些流量引进来,会不会降低你的转化?(这一点我也只是猜测)

我认为“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运营”并不假,后续也有可能转化成“七分靠选品,两分靠公司资源,一分靠运营”



lisa0718

入局红海和蓝海,思路是不一样的。
入局蓝海,实际上是你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到了数据抬头趋势,果断入局。
入局红海,是你在有相关资源的前提下,能找到头部卖家未覆盖到的产品需求。
 
如果你手里没牌没资源,但善于捕捉数据趋势,肯定是从低竞争、低营销成本的蓝海做起。
如果你手里有牌,肯定要根据现有牌库去找用户还有哪些需求没满足,找所谓的长尾市场,从红海做起。
 
一切都是从你目前的资源和能力出发的,哪有一概而论的成功学。



开了挂的天秀

赞同来自: willwsdwd 、 你也很秦彻诶 、 Garyoh 、 哦幺发钛猜 、 X跨境deLP 更多 »

我不认同你的看法
我认为应该是产品是90分以上--另外8分是公司资源---最后2分才是运营
大卖牛逼是坑位站的早+资源足---但是核心还是产品行
假设红海你卖衣服---
大卖和市面上百分之99的竞对都是聚酯纤维/棉花/羊毛啥的
你给整一个碳纤维材质(轻便,耐洗,不褪色,柔软,防弹,透气,防过敏)的改款,而成本比别人贵1-3倍
什幺阿迪达斯!什幺耐克!劳资统统给你干费!
你要真有这个品,你就是品牌!
你研究流量没啥用,我们本质是卖货的,货才是根本。

猪也有理想  • 深圳

你写的多你有理


COULDTONIGHT  • 深圳

没毛病


gundam157  • 深圳

没毛病,我从入行到现在一直都是做运营,但真正决定结果的工作全是我观察市场、判断趋势、理解用户、开发产品获得的,如果只是调调广告刷刷单,那些工作虽然耗了我很多时间但我心里清楚那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Aaa123bbb  • 广州  •  22 小时前

@gundam157:老板半夜帮你调广告应该如何应对,


Garyoh  • 深圳  •  20 小时前

@Aaa123bbb:他帮你调广告,你帮他做管理


lisa0718  • 杭州  •  20 小时前

@Garyoh:在理


i0v0y0  • 肇庆  •  19 小时前

@Aaa123bbb:太好笑了


开了挂的天秀  • 圣克拉拉  •  19 小时前

“二十年前,我从加州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中华秋海棠叶遂归于一统。本店标品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前期: 美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十五载,是非曲直难以论说,但卖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品决定了多少代大卖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美区之说。当年1688领众卖家,分三路会合纽约,兴师北上,光复洛杉矶的第二天,美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


公元15年四月,也正是在美国城郊(小类),我有幸亲率数十万预算,征讨北美军阀,大获全胜 


中期: “不论怎幺讲,会战预算是以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后期: "我不明白,为什幺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仿佛这美洲古战场,对于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二十年前,我从美洲标品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北伐,北美秋海棠叶遂归于一统。短短二十年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为我标品的葬身之地了吗?“


More  • 六安  •  3 小时前

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很认同你的观点,很多做了五六年运营,我在面试的时候一直在提醒面试者,在白帽化的趋势下运营能做的太少了,在ai和各种第三方软件的加持下运营基本可以替代。


开了挂的天秀  • 圣克拉拉  •  2 小时前

@More:大势所趋



莞尔笑

赞同来自: 太阳已注册

同意楼上,运营只能说是锦上添花,主要还是看产品。好的产品一般的文案一般的图片,一样会有点击出单,不好的产品再好的文案和图片,有点击出单概率也是那50%。除了运营很熟悉这个类目,可以很快找到推广节奏和需要推的词,过程中还是需要时间去测试,等待市场和客户的反馈,那不熟悉类目的运营时间就要的更久了。。。。



znhy7655

赞同来自: 太阳已注册

从消费者角度看,你的图片做的再好,标题五点写的再完美,都不如别人一篇普通listing再加一个直击消费者需求的改款,运营要做的是将你的产品更加清晰直观的展现给消费者,但是你的产品很拉跨消费者就不会买单,研究流量和转化的前提是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买单



gundam157

赞同来自: Garyoh

楼上说的没错 ,产品定下来的那一刻转化就定型了,运营执行就占一分。
“运营工作”现在并没有多决定结果,但是运营人员本身对市场、产品、趋势的判断决定了结果。(前提是运营人员有这个权力,如果是螺丝钉员工那就没办法)

Aaa123bbb  • 广州  •  22 小时前

如果老板把他觉得对的想法强加给运营,应该怎幺应对。


andzkn  • 广州  •  22 小时前

@Aaa123bbb:跟他说好风险是啥,后面出问题,别找运营的麻烦就ok


Garyoh  • 深圳  •  18 小时前

@Aaa123bbb:对对对,你说得对



叠猫猫

如果你做了改良调整之后别的商家也抄袭你的改良你的设计呢,这时候如何保护自己的创意。因为亚马逊的是比较好抄的,不存在太大技术难度。专利难以申请,而且也不一定有用,但是你做开发是付出巨大的。



W大喵Yes

运营说白了就是销售,销售啥呢,当然是产品,我也不太认同研究流量和转化的这个观点,多研究研究产品才是主要任务,卖货郎就是要把产品卖出去获得利润。



天上那朵云

赞同来自: Garyoh 、 阿发发 、 honolulu

论据是对的呀,红海里,改进产品也能分到一块蛋糕,最后结论咋跟你自己的论据背道而驰了,卖品。重点在卖啥品,十分的链接,9分靠品,剩下的1分才是运营

阿达阿达  • 深圳  •  1 小时前

那开发的职业道路是不是比运营要好

版权声明:跨境导航 信息来源于各大社交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观点仅作交流探讨。
转载请注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TikTok Shop跨境POP欧洲入驻标准更新,商家权益同步升级
TikTok Shop跨境POP欧洲入驻标准更新,商家权益同步升级
跨境导航
4
AMZ123星球专享丨9月第四周资讯汇总
AMZ123星球专享丨9月第四周资讯汇总
跨境导航
7

最新文章

TikTok Shop跨境POP欧洲入驻标准更新,商家权益同步升级
2025-09-28
4
AMZ123星球专享丨9月第四周资讯汇总
2025-09-28
7

随机网址

西游VPN使用注册教程新用户折扣
西游VPN使用注册教程新用户折扣
樱花猫 (sakura cat)Vpn
樱花猫 (sakura cat)Vpn
FBA头程查价
FBA头程查价
waimao518
waimao518
Aliexpress速卖通
Aliexpress速卖通
Payoneer-派安盈
Payoneer-派安盈
WordPress
WordPress
顽石建站
顽石建站
Jimdo
Jimdo
Myip
Myip
2023出海赛道趋势洞察 新锐消费品篇
2023出海赛道趋势洞察 新锐消费品篇
Amazon平台优化提高销量
Amazon平台优化提高销量
沃尔玛美国站线上申请指南-附件1
沃尔玛美国站线上申请指南-附件1
2022Q4消费者趋势研究报告-JungleScout-22页
2022Q4消费者趋势研究报告-JungleScout-22页
amzaon运营团队组建计划及分工及绩效考核
amzaon运营团队组建计划及分工及绩效考核
亚马逊运营SOP计划表
亚马逊运营SOP计划表
导航网
跨境电商网址导航,收录跨境常用工具网址、全球新兴跨境电商平台、Shopify独立站、海外推广(邮件营销、SNS、Affiliate、KOL、SNS、Facebook等)、跨境电商必备插件、综合软件(ERP、CRM、运营系统等)、跨境论坛资讯、关键词工具、选品分析、收款金融、货源网站、商标VAT、物流服务、跨境电商书籍、跨境电商公众号等

友链申请免责声明广告合作关于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17-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导航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4051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