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多事之秋,在国际局势动荡与平台规则调整的夹缝中,跨境圈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荡。
此前跨境导航网曾在文章中提到,根据《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及《2025年第15号公告》,国内外电商平台需在10月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卖家涉税信息。在那之后,多个平台已陆续推进卖家涉税信息报送工作。
而近期,在跨境行业备受瞩目的亚马逊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继低价商城Haul后,亚马逊主站也对10月生效的税务新政做出了响应。
跨境导航网获悉,10月13日,亚马逊发布了一则关于中国的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要求的通知。
通知明确表示,2025年10月起,亚马逊将按季度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中国卖家的相关信息,包括卖家的身份信息、交易数量、收入以及佣金和服务费等数据。同时亚马逊还提到,平台将于2025年10月31日前进行首次季度信息报送,范围涵盖2025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期间。
关于该通知的重点解读如下:
1、影响对象
在亚马逊任一站点向客户销售商品、服务或无形商品的所有中国卖家。
2、报送信息
企业卖家: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个人卖家:个人全名、身份证号码
所有卖家:地址、店铺名称、店铺网址、银行账户详情(包括银行账户或支付账号、账户名称、银行或支付机构名称)、联系人姓名、电话号码

3、首次报送
亚马逊将在2025年10月31日前进行首次季度信息报送,范围涵盖2025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期间。此后,亚马逊将持续提交季度报告。
根据亚马逊后台的信息,卖家需确保相关“必填信息”表中的信息完整且最新,以确保报告中的数据准确无误。若信息已验证,则账户信息的任何更改都将有可能触发新的验证流程。
这对于在亚马逊上销售商品的中国卖家无疑是一则相当重磅的消息。
跨境导航网认为,当下税务合规已然从“可选项”变为关系到跨境企业生存的“必答题”。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重构全球税务架构、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迫在眉睫;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合规成本大幅增加,若不能及时调整应对,则将面临生存危机。
在此提醒各位卖家及时调整税务合规细节,以避免审查影响店铺的正常运营。
此外,除了税务问题外,近期美国的另一项审查行动也对大量中国卖家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业内掀起了一波热议。
跨境导航网了解到,2025年10月1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起了一项名为“清洁购物车行动(Operation Clean Carts)”的举措,强制亚马逊、eBay等美国主要电商平台下架了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
据路透社报道,这些被下架的产品都在美国禁售设备清单(Covered List)上,其中包括华为和中兴等公司的安防摄像头和手机。此前,FCC已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杭州海康威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中企列入黑名单,禁止FCC授权进口或销售这些公司的新设备。
同时,FCC相关人士还表示,此举旨在阻止未经批准的中国电子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由于FCC的监管,各公司正在制定新的流程,以防止未来出现禁售商品。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美国各机构已针对中国科技公司采取一系列行动,涵盖电信、半导体、汽车以及其它领域,影响已渗透至全球供应链。
此外还有消息称,FCC计划于10月28日就其提出的新规进行投票,新规将禁止授权包含禁售黑名单上零部件的设备,并授权FCC在特定情况下,禁止销售此前已获授权的禁售设备,进一步加强对被视为国家安全风险的中国电子产品的限制。
目前来看,FCC此次“清洁购物车行动”及新规的影响范围广泛,主要波及以下几类卖家:
一是销售通信设备和安防产品的卖家。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等已被FCC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产品大量下架。
二是从事智能家居、网络设备等领域的卖家。相关产品多数需要FCC认证,随着审查收紧,之前获得的认证可能面临重新审查。
三则是采用黑名单企业零部件进行产品组装或生产的卖家。若新规投票通过,10月28日后,这些产品可能无法获得FCC授权。
最后,跨境导航网在此提醒相关卖家,需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确保所售产品符合美国市场的安全和合规标准,以避免被下架或面临法律风险。
对此各位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