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刚入局跨境电商的新人来说,“选什幺产品”“选哪个品牌” 往往是最头疼的问题 —— 怕选到冷门款压货,又怕错过爆品没赶上红利。其实选品不用瞎猜,跟着有实力的品牌、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走,成功率会高很多。

就像最近在马来西亚 TikTok 卖爆的 KAXIER 粉饼,27.62 万件总销量、323.38 万 GMV,还有 45.8% 的超高转化率,背后不仅是产品本身能打,更藏着 “选对品牌 + 踩准市场” 的选品逻辑,值得所有新人参考。

(热销榜一)
先看品牌:选品先看 “硬实力”,有积淀的品牌更靠谱

(卡希尔气垫粉底图)
选产品前先看品牌,这是跨境选品的 “避坑第一步”。KAXIER(卡希尔美妆)能在东南亚站稳脚跟,靠的是实打实的品牌积淀:
它是 2016 年成立的广州本土企业,不只是简单做彩妆销售,而是集 “研发、生产、销售、培训、服务” 于一体的综合性美妆品牌,更厉害的是 —— 它还是亚洲领先的 ODM/OEM 化妆品解决方案提供商,给超过 50 个国际美妆品牌做过产品代工,年产量能达到 1.2 亿件。
卡希尔粉双效粉饼蜜粉饼


卡希尔眼影双色奶油眼影棒
这种 “既有自有品牌运营经验,又有大规模生产能力” 的品牌,对跨境新人来说更友好:一方面,品牌对国际市场的审美、合规要求更熟悉,比如针对东南亚市场做的控油粉饼,不会出现 “不符合当地肤质” 的问题;另一方面,供应链稳定,不会出现爆单后断货的情况,新人不用担心里程碑式的库存风险。

(控油小粉饼)

(效果展示图)
再看产品线,KAXIER 覆盖了眼影、高光、口红等全品类彩妆,其中气垫粉底液、超持久显色唇釉都是已经验证过的明星款,这次爆卖的双效粉饼,其实是品牌在 “控油遮瑕” 赛道的延伸款 —— 有成熟的产品研发逻辑和用户基础,比起从零开始的小品牌,爆火的概率自然更高。

(店内产品图)

(店内明星验证款)
再看市场:选品要踩准 “刚需点”,马来西亚粉饼为什幺好卖?
KAXIER粉饼能在马来西亚卖爆,本质是 “精准踩中了用户的每一个刚需”:
先看大环境,马来西亚 2024 年美容和个人护理市场总收入预计达 32.4 亿美元,而且还在稳定增长,这意味着 “美妆个护” 本身就是高需求赛道,不用从零培育市场;再看当地气候 —— 常年炎热潮湿,油皮、混油皮用户占比高,“控油、防水、长效持妆” 成了粉饼的核心需求,KAXIER 粉饼主打的 “双效设计”(干用定妆不卡粉,湿用遮瑕不脱妆)正好戳中这个痛点。

(粉饼妆效展示)
更细致的是用户偏好:马来西亚很多消费者有痘痘肌,对 “高遮瑕” 的需求特别强烈,能遮盖痘印、泛红的粉饼更受欢迎;而且当地用户很看重性价比,16-88 元人民币的粉饼复购率最高,还偏爱 9 克的小巧包装 —— 方便随身携带补妆,这些细节KAXIER 都精准匹配,甚至连妆效都选了当地流行的 “哑光雾面”,难怪能拿下 TikTok 马来西亚美妆周榜第三名。

(博主雾面哑光妆效)
新人选品技巧:用 “数据验证” 代替 “凭感觉”
很多新人选品容易犯 “想当然” 的错:觉得 “这个产品我觉得好,海外用户也会喜欢”,但实际上,跨境选品的核心是 “用数据验证需求”。
比如想知道 “KAXIER 这样的品牌是不是值得跟进”,可以查它的历史销量走势 —— 看 7 天销量有没有持续增长,转化率是不是比同品类平均水平(TikTok 跨境平均 1%-3%)高;想确认 “马来西亚用户是不是真的喜欢控油粉饼”,可以看同品类里 “控油” 功能产品的销量占比,甚至能查到用户对 “哑光妆感” 的好评率。
先看品牌是否有成熟的供应链和国际市场经验,再查目标市场的刚需痛点,最后用数据确认 “产品能不能匹配需求”—— 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选品就从 “凭感觉” 变成了 “有依据”。

(周销量图)
这些数据不用自己去平台一个个翻, 借助echotik平台数能直接切换到 “马来西亚” 地区,搜 “美容个护 - 粉饼”,就能看到各品牌的销量、GMV、用户评论关键词,甚至能对比不同规格包装的销售情况。像 KAXIER 45.8% 的转化率,就是我通过数据发现它 “比行业标杆还突出”,才重点研究这个品牌的选品逻辑。


(利用平台辅助)
对新人来说,这种 “数据辅助选品” 的方式能少走很多弯路:不用靠运气试错,而是先通过数据找到 “有品牌实力、有市场需求” 的产品,再跟着做优化,比如选同类型的控油粉饼,或者参考 KAXIER 的价格带和包装设计,成功率自然更高。
选品的本质是 “品牌实力 + 市场需求” 的匹配
KAXIER 粉饼的爆卖绝非偶然,而是其深厚品牌积淀的必然结果。作为深耕美妆领域的品牌,其背靠成熟供应链与国际认证生产体系,以先进技术打造出控油持妆的优质产品。精准契合东南亚高温气候下的定妆需求,更以高性价比打动消费者,用 “品牌实力 + 市场需求” 的精准匹配,书写了国货出海的亮眼成绩。
不必畏惧赛道拥挤,沉心练品牌硬功、敏捕捉用户痛点,每一份深耕都有回响。愿我们都能以匠心筑品牌,以洞察赢市场,在跨境路上稳步前行,终迎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