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京东集团副总裁冯全普在预制菜行业大会上宣布,京东将全力加码预制菜业务,并提出两个“小目标”:未来三年打造20个销售亿级预制菜品牌;打造5个销售过5亿级预制菜品牌。自疫情以来,预制菜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餐饮市场和消费者的生活中,并在资本的助力和加持下,摇身一变成为热门话题和新晋风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据相关数据,2020年和2021年,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23起与预制菜相关的投融资事件,珍味小梅园等一批预制菜新贵乘势而起。2021年4月,味知香强势登陆A股,成为“预制菜第一股”,也让预制菜被更多企业嗅到了商机。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中国范围内在营状态的企业名称或其经营范围内包含预制菜的企业数量约为6.6万家。近5年,预制菜年度注册增速平均达19.3%,即使在被疫情大范围波及的2020年,预制菜行业新注册企业数量依然呈现正增长,达到1.3万家。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07万亿元,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京东为什幺看上预制菜?预制菜赛道,是否已经有先行者?未来,预制菜将走向何方?本篇文章,与你一起走进预制菜,探索“下一个万亿市场”背后的秘密。预制菜,顾名思义,指的是预先加工制成的菜品——通过洗、切、搭配、加工完成,并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通过简单烹饪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目前,市面上预制菜大致可以分为4类,根据食用方便程度,分别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20世纪40年代,预制菜开始在美国萌芽。1969年,大型食材配送供应链公司Sysco在美国成立。目前Sysco在美国餐饮供应市场占有率高达16%,并为超过60万家客户提供食材供应,包括冻肉、海鲜、蔬菜、水果等产品。20世纪70-80年代,预制菜在日本高速发展,并保持每年20%的增速,其间诞生了日本最大两家预制菜公司,神户物产和日冷集团。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20年美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54亿美元,日本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38.5亿美元。有分析师指出:“中国预制菜渗透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仅为10%-15%,预计2030年增至15%-20%,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20年,因为疫情等因素,预制菜C端需求大幅增长。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配送到家服务,能够满足宅家需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线上消费需求高增,“懒宅经济”加速发展。2020年,天猫预制菜销量同增111%,2020年3月京东“一人食”自热火锅和自热盒饭成交额环比增长77%。“预制菜的主要使用场景包括两类,一是一个人在家,不想做饭不想点外卖,就吃日式牛肉拌饭、咖喱牛肉等一人食菜品,再就是家里做饭,除了家常菜还想添两道大菜,就需要名店名菜,例如牛大骨、羊蝎子。”相关预制菜平台负责人说。另外,随着Z世代(95后和00后)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他们更加追求便捷高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预制菜增长。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预制菜C端消费用户中22-31岁人群占比达34.9%。不仅在消费者端需求与日俱增,各地政府也大力推进预制菜发展——广东、山东、福建、河北等地先后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瞄准万亿元产业前景,争夺“预制菜之都”、“千亿元产业集群”或“单项冠军企业”。消费者们的需求,加上Z世代的崛起以及政策上的扶持,预制菜赛道充满着无限可能。
随着预制菜的走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涌入预制菜赛道。目前预制菜行业主要有5大参与者,分别是原料供应企业,如国联水产、圣农发展;预制菜生产企业,如味知香、珍味小梅园;速冻食品企业,如安井食品、三全食品;连锁餐饮企业,如海底捞、西贝贾国龙;零售商,如叮咚买菜,盒马鲜生。在众多预制菜企业中,注册资本0-100万元的占54.7%,注册时长在5年以内的占56.6%。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行业新进入者众多,但均处于初期尝试阶段,企业规模较小,行业格局分散,并未出现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的态势。”由于预制菜产业在国外起步更早,海外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目前基本已经是一片红海,中国企业出海参与更激烈的竞争,路线上显得“剑走偏锋”。然而,品牌方舟还是在一众品牌中发现了一位出海先行者——国联水产。国联水产,2001年成立于广东湛江。2021年,国联水产预制菜业务营收达8.41亿元,其中国际业务2.62亿,营收占比31.2%,并同时实现业绩三年连涨,2020年为7.3亿元、2019年为6亿元。与其他预制菜玩家开辟国际市场仍处于“小白”阶段不同,国联水产在面向全球大市场时,却是不折不扣的经验“老手”。这主要得益于国联水产前瞻性的全球布局,较早的构建了“买全球”和“卖全球”的供应链与营销体系,直接了推动预制菜出海的快速发展。2012年,国联水产以1500万美元收购美国水产公司SSC,全面接盘其在美国的销售渠道。据2021年报,SSC公司在过去一年积极响应国联水产预制菜品的销售策略,实行预制菜精准营销,比如针对烤鱼产品开辟了美国华人生鲜电商渠道。报告期内,美国SSC公司实现营收13.7亿元,实现经营净利润3584万元。在国内市场尚未发展成熟时,通过向海外成熟市场出售预制菜,虽然存在更大的难度与挑战,但海外成熟的行业标准、品质要求也会倒逼国内企业提高生产质量,促进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面对海外需求旺盛的预制菜市场,抓住出海机遇,无疑也会让国联水产预制菜发展更为耀眼。预制菜的出海之路,所遭遇的难题不仅要根据当地的口味进行微调,更棘手的问题是,国际之间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不同、物流的时间与食品保质期之间的博弈,因此,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将立足点放在国内,当前时机出海,还需要“勇气”。
与海外相比,中国预制菜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那幺,在群雄逐鹿的态势下,预制菜赛道将会有哪些变化?2月18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一份关于预制菜的消费者调查,其中,有29.03%的用户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最为关心。“标注170克,汤汁得有100克。”“特别难吃,别买。”“肉都臭了。”部分消费者在某款预制菜评论区如此评价道。另外,受运输等条件影响,部分冷冻食材在消费者收货时,已经处于半解冻状态,或者商家因节约成本,放置的冰袋数量不够,以及包装存在破损等情况,进而影响了食品的质量。“预制菜是个‘筐’,什幺都往里面装”,国联水产副总裁吴丽青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来准确定义预制菜,比如广义上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大类,这种过于宽泛的定义导致预制菜的边界很模糊,‘蹭热点’的很多,行业亟需去伪存真。”4月12日,新食材杂志主编张伟分享了《“群雄逐鹿”预制菜——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趋势解读》的主题报告。其中,他提到品牌竞争的重要性——“从市场竞争的发展阶段来看,会出现技术竞争、产品竞争、渠道竞争、服务竞争等多种形式,但是最终必将走向品牌竞争。当前预制菜菜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随着巨头和大资本的进入,实力的碾压优势将会凸显。在当前产品竞争的同时,布局品牌战略,在未来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最终会占据主导地位。”时至今日,或许无论什幺行业,品牌竞争都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曾在2022中国(原阳)预制菜行业大会上说:“标准化是中式预制菜肴的立足点;多样化的产品创新是中式预制菜肴产业的切入点;烟火气和仪式感的产品设计是中式预制菜肴产业的新亮点;营养升级是中式预制菜肴产业的闪光点;产品质量保证是中式菜肴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加工技术革新也是中式菜肴创新的原动力;加工装备创制是中式菜肴创新的引擎助力。”所谓的万亿市场,预制菜未来必将走向标准化、品牌化,期待有更多的品牌能够崛起,引领预制菜新趋势,甚至进军国际市场,拿下属于“中国味道”的位置。声明:此文章版权归品牌方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