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传统外贸在经济新常态下年均增长不足 10%,中国跨境电商却保持年均 30%以上增长。然而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同时,物流成本过高、配送速度慢、服务水平低等已成为发展电子商务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资源分散、市场集中度低,海外仓等资源共享程度低,供应链中高端服务和增值能力较弱,成为阻碍跨境电商发展的显着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单个物流企业依靠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是不太现实的,急需一种能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全球化物流网络、提高跨境电商物流整体服务绩效的新型组织运作模式。
跨境电商台有很多,国际贸易的开展就在平台上实现。比较常见的亚马逊、速卖通eBay、Wish 等平台上,都有很多订单,订单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每一笔订单的达成,都是一笔国际贸易的达成。平台上的卖家必须想办法将货物进行跨境货物运输,进行跨境物流设计与实施,送达国外消费者手里,需要考虑运输成本高低、当地物流设施水平、时间长短与货物特点等因素来选择最佳的物流方案。
01
邮政包裹
邮政属于国有单位,发展比较成熟,覆盖面也非常广泛。中国作为万国邮政联盟的成员,2002 年 6月的中、日、韩、美、澳等国家在美国召开邮政 CEO 会议,组成卡哈拉邮政组织,该组织核心内容是通过提高质量改善服务推出共同的产品 - 承诺服务。卡哈拉邮政组织对成员国的投递提出质量标准 , 成员国之间深度合作,提升服务水平。该组织对成员国家包裹投递时间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对于不能及时将包裹信件投递给收件人的运营商要求赔付货物全部价值给客户,如中国发往美国的包裹,一般 15 天内可到达。国际e邮宝美国妥投时间甚至低至7-12 天。邮政价格相对便宜。
国际快递
DHL、TNT、FedEx、UPS四个商业快递巨头,在全球拥有自己的网络,投递时效很强,大大提升了客户的购物体验。例如,UPS寄至美国的快递最快48小时到达;DHL总部在德国,较轻的包裹物品比较具有优势,尤其是发往英国、美国的小件包裹,较重的货物会有相应的大货价格比较便宜;TNT 总部在荷兰,发送至欧洲一般为 3 个工作日;FedEx 的运输价格整体较贵;FedEx 对于那些目的地为东南亚的包裹价格较低;UPS 发往美洲、英国有价格优势,到美国速度非常快。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相对邮政包裹要贵得多。
国内快递
中国国内快递发展迅猛,物流水平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其中主要有 EMS、、申通快递、顺丰快递、圆通快递、汇通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等。然而在跨境物流方面做得成熟的寥寥无几,顺丰快递比较脱颖而出,已经开通 8 个国家的快递送达业务,这些国家有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越南、泰国。EMS 依托邮政运送货物可以直达约 60 个国家,并且比国际快递要便宜,时效性也较好,客户一般均能接受,亚洲国家 2-3天,欧美 5-7 天。
海外仓
对于大件物品,若按照快递发货运费很昂贵,甚至大大高于货物本身价值。有些卖家在海外国家设立海外仓库,一般是商家将大批量大件货物通过海运这种成本低的运送方式提前运到海外仓库,然后借助物流信息系统远程操作并实时管理库存,最后将货物通过当地的快递公司送达收件人手中,这项工作由仓储中心结合平台上达成订单的详细信息完成,确保及时正确无误。亚马逊的 FBA 服务是典型的海外仓的运作模式以及Winit 海外仓,这些成功的海外仓的案例为其他卖家和商家提供了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02
一是包裹的物流信息不能全程追踪。在中国境内,网上购物均能查到商品物流信息,从商品订单达成、出库、发货、途中中转、本地配送的准确时间、地点甚至经办人、联系电话都清清楚楚,因此消费者心中有数,能与配送人员沟通联系保证配送无缝衔接,跨境电商物流却很难实现。但是跨境物流涉及境内段、境外段,两者信息未能衔接,导致包裹境内物流信息可查,而境外物流信息无法追踪,即使我们知道运单号,但是有时基于语言的不同尤其是小语种的国家,上网站也未必能准确查到物流信息。这种无法全程追踪的物流信息会使得客户购买体验大打折扣,网站、平台卖家也会因此丢失客户。
二是配送时效差。配送时效差是跨境物流又一短板。例如,中国邮政小包送达亚洲邻国需 5-10天,送达欧美的国家7-15 天,更远些的国家为 15-30 天。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的速度是影响境外买家购买的重要因素,欧美等地区的客户对时效要求较高,如果配送时间超过预期的话,他们会投诉甚至退货。这对于卖家来说,无疑是最麻烦的问题,有投诉直接影响店铺评价、信誉,丢失客户甚至潜在客户也会因此难以转变为真实买家。
三是货物破损甚至丢包。货物邮寄过程中需经多次转运,每转运一次就需要重新分拣、装货,很容易造成外包装的损坏,进而产品损坏,而且还有一定的丢包率。况且物流信息不能全部追踪,在哪丢包、何时丢包都不得而知,更别说丢包后无法查找了。这些破损、丢弃的包裹不仅带给买家不好的购物体验,甚至会投诉卖家产生纠纷。更为糟糕的是物流周期很长且成本高,退货换货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是海关监管与清关障碍。跨境物流源于在平台向全球销售货物,因此跨境物流实际是外贸货物运输,因此受出口国、进口国海关的监督管理,尤其是进口国海关有时会扣货查验,有问题直接没收、货物退回发件地、补充文件资料再放行等,延误了配送时间也会导致买家投诉。通关的时间长短还取决于进口国 IT 系统支持与否、清关效率等方面。
03
提供定制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专业的物流方案,加强对专线物流运营状况的维护和管理,通过电子化信息系统对物流运营进行监控,及时调拨货物,并在消费国建立物流联络点,对到达物流信息进行及时跟踪,并对退换货物进行有效管理,合作建立海外联盟仓库可与国际物流企业合作或在中小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各外贸公司以租赁、协议、入股等方式,在主要目标国建立专属的海外仓库,鼓励具有海外仓储运营经验的外贸或物流公司成立独立的海外仓,建立海外仓信息管理平台,中小企业将货物发运至指定口岸仓库,由口岸仓库录入后,再统一调拨至海外仓库,中小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对货物配送信息进行及时跟踪,对货物退换货的处理进行指令遥控,并及时掌握海外仓的仓储信息,及时调拨商品资源。对海外仓的管理要规范,可引入专业公司对仓库的资源进行调配和管理,提高理货配送效率,降低货物损耗率。
推进业务流程标准化及模块化
模块化是涵盖了分离与组合的系统性概念,20世纪 90 年代开始逐渐进入到设计、采购、生产、流通的模块化大发展时期,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业务流程模块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不仅仅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更重要的是使集中决策变得更分散,既追求创新效率也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标准的界面结构与其他功能的半自律性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有机联系,形成系统分解和系统集成的统一。
虽然业务流程模块化被认为是新产业结构的标志性特征,但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完全附属于总部的层级单位,而是在不违反总体规则与标准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创新、具有高度自律性的分部。因此,业务流程模块化组织是能对个性化、差异化、复杂多变的顾客需求,灵活地作出快速反应并可随市场竞争变化产生动态演进的柔性组织。
为适应跨境电商客户个性化、差异化、复杂多变的柔性需求,需要强化业务流程的模块化,,推进业务模块的标准化,以及强化各模块之间接口的标准化。业务流程模块化的目标,是避免为每个客户定制一套各不相同的方案,而是通过不同专业模块的组合,去满足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从而兼顾专业化和规模化两个效益,实现效率与柔性的平衡。
构建信息平台统一化
统一的信息平台是跨境电商物流实现互联互通的中枢神经系统,整合集成客户的子信息系统,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形成无缝衔接,构建跨境电商物流统一信息平台,推进信息平台统一化,运用 BC、RFID、GPS、GIS 等信息技术,采集、处理物流信息并生成相关数据,以全方位满足联盟成员对信息的柔性需求。一方面,为满足成员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采集需求,构建营销子系统(含客户/ 价格 / 营销决策分析等模块)、操作子系统(含单证制作 /货物处理 / 数据分析等模块)、客服子系统(含货物状况查询/ 追踪 / 事故处理等模块)、财务子系统(含账务 / 结算 / 报表等模块)、
信息管理子系统(含系统维护/ 升级 / 开发等模块)等等。
另一方面,构建综合运输管理子系统、仓储配送管理子系统、进出境通关管理子系统、保险金融税汇咨询子系统、“互联网 +”综合查询系统。成员内部的子系统及模块因成员自身的需求而异,但联盟信息系统可供查询与挖掘处理的基础数据则完全一致,全平台数据的更新同步实时进行。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目标是提升联盟物流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经营效益,同时减少决策失误、降低综合物流成本、降低经营风险。
技术及设备的集成管理
技术与装备层面也需适应跨境电商客户个性化、差异化、复杂多变的需求,进行智慧化改造,以下几例是具有代表性的改造提升领域。分拣系统高效化。订单碎片化是跨境电商业务的最显着特征之一,每日包裹数量极其庞大,无法通过人工进行分拣,可依靠高效运作的智能设备,实现物流分拣线自动分拨、归类、打包,强力支撑跨境电商数量庞大的订单处理与商品配送管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代人力。物流装备自动化、目标多元化。例如在仓储与库存管理环节中,既要完成货物上下架、出入库操作,也要实现重下轻上、FIFO、各方安全、低碳环保等多元作业目标,人力难以高效率、低成本完成这些任务,但是自动化物流装备可以高效、经济地完成。
识别系统精准化。识别系统随时采集物流信息作出判断、分析和优化,是一个动态决策和循环的开放化过程。识别系统的智慧化有两个分领域可充分体现:一是位置识别,可根据跨境电商物流管理的标准,设置各种传感器,应用相关采集与识别技术,借助 GPS、北斗等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精准化位置识别;二是身份识别,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可根据最小管理单元的颗粒度,确定身份识别系统的精度,各类运作信息皆与操作主体的身份捆绑,以便分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