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是征税对象,核心是 “注册在华盛顿州的公司”,但亚马逊的补充说明里提到,只要是向华盛顿州客户推送广告的企业,都可能被覆盖,不管公司注册地在哪。这意味着即使是中国卖家,只要广告受众里有华盛顿州用户,也得留意这笔开销。
其次是税率构成,大概在9%-10.35%左右。华盛顿州本身有 6.5% 的基础销售税,再加上不同城市的地方税 —— 西雅图、雷德蒙德这些科技公司集中的城市,地方税能到 3.85%,加起来就到了 10.35%;而一些小城市地方税低,总税率才刚过 9%。这就导致同样投广告,给西雅图用户看比给偏远地区用户看要多花钱。
最后是执行方式,亚马逊会直接按照 “Marketplace Facilitator” 政策代扣代缴这笔税款。卖家不用自己跑税务机关申报,但账单里会单独列出 “广告消费税” 条目,钱直接从账户余额里扣。
平台还特别提醒,9 月 30 日前要提交相关豁免证书,否则 10 月起自动扣费。
02kin test
对跨境卖家的影响
华盛顿州此次征税,将给很多跨境卖家带来影响,甚至有业内人士称可能其他州也会效仿。
1
成本上涨,利润减半
成本增加是必然的,特别是那些低毛利产品。像家居类的收纳盒、厨房小工具,很多卖家毛利率也就 10% 左右,如今广告税直接把利润空间挤没了。
2
定价和销量失衡
成本增加的背后自然是定价也会涨,但涨价的尺度太难拿捏。华盛顿州是美国消费力较强的地区,这里的用户对价格不算极度敏感,但也架不住多次涨价。

3
合规复杂,税务负担加大
华盛顿州的征税不是孤例。早在 2021 年马里兰州就试过征收数字广告税,虽然引发了科技公司集体诉讼,但加州、田纳西州 2024 年又跟进提出了类似法案。这意味着跨境卖家得盯着全美各州的政策动态,不然哪天又冒出个新税,根本来不及应对。
合规流程也将复杂化。以前只需要管产品销售税,现在广告税得单独核算。尤其是用 FBA 的卖家,货物存在华盛顿州仓库,本身就有关联,税务申报得更细致。
4
低效投放遭淘汰
征收广告税,可能把那些乱烧钱的卖家筛了出去。
以前不少卖家靠 “广撒网” 投广告,哪怕 ROI(投入产出比)只有 1:2 也先投着,现在加了 10% 的税,将倒逼大家重新优化广告策略。
总之,这场征税调整下来,靠无脑投流冲销量的卖家肯定是撑不住了,要幺缩减广告预算,要幺直接退出了市场。
03kin test
美区还值不值做
很多卖家看到该邮件后,都在抱怨美区成本越来越高了,甚至有的卖家在考虑放弃做美区了。
其实放弃美区市场没必要。
美国电商市场的体量摆在那,2025 年规模预计能到 1.34 万亿美元,到 2029 年更是要冲到 1.84 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8.22%。
亚马逊作为龙头平台,占了 40% 的市场份额,每月访问量 25 亿次,80% 都是美国本土用户,流量基本盘很稳。
消费力更是没的说。像计算机 / 消费电子、服装 / 配饰这些大类,2025 年市场规模都超过 2000 亿美元,智能家居、清洁美容等细分领域还在快速增长,这些品类的用户对价格没那幺敏感,稍微涨价也不容易丢单。
对中国卖家来说,供应链优势是 “王牌”。不管是 3C 配件还是家居用品,国内工厂能把成本控制得很低,哪怕多交 10% 的广告税,和本地卖家相比还是有价格优势。

但不可否认,美区市场并不是适合所有卖家。
美区的坑也确实不少。除了华盛顿州的广告税,加州、纽约州的销售税早就实行了,现在多个州还在琢磨跟进数字广告税,未来成本可能继续涨。
竞争更是不用说了,Temu 都冲进美国电商前五了,价格战打得厉害,新手卖家想突围太难。
合规要求也越来越严。不光是税务,产品认证(UL、FDA)、知识产权(商标、专利)哪样都不能少。
之前有卖家卖儿童玩具没做 CPC 认证,货物被海关扣了,罚了 3 万美元才拿回来。而且美国法院对侵权查得狠,抄个外观都可能吃律师函,合规成本每年就得花好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