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新加坡最大的电商平台Ezbuy这个年底有点安静。这个基于用户海淘需求而产生并且一度风靡新加坡的代购平台,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自从去年双十一期间被曝出数以千计的订单未能交付给客户以来,其总体业绩就一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而导致订单未能最终交付给客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Ezbuy的整个操作流程中,有太多步骤都是由人工操作完成的。这一点从他们的订单处理过程中就可见一斑 - 收集客户的订单需求,然后根据这些订单人工在中国的购物平台(比如淘宝)上进行购买。
成立近七年以来,Ezbuy一直没有什幺太大的变化,并且现在也仍然丝毫看不到其会有任何技术上的创新和改革的迹象。与此同时,他们却面临着一个新的麻烦 - 近期他们的大量账户(甚至是新建账户)都被某影响力巨大的购物平台封杀了。我们都知道Ezbuy的核心模式是代购,一旦其在其他购物平台的账户被封杀,会导致其丧失代购能力。这件事情可能预示着这家曾经盛极一时的公司正在走向终结。在其业务最兴盛的时期,他们甚至扩展到了新加坡以外的市场,比如印尼和澳大利亚,然而现在走到这一步,实在令人唏嘘。感叹的同时,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幺经验教训呢?
技术往往是很耗费成本的,但是投资技术往往才是长期战略
来看看东南亚的电商巨头Lazada,毫无疑问在其早期阶段,大部分的流程操作也都是手工进行的,但是,正如Grab必须去追赶Uber一样,东南亚很多公司都在面临高科技的挑战,他们必须在这种挑战面前提高自身的技术竞争力。Uber在每个城市都会建立团队,但是团队成员极少,他们利用技术而不是人力来执行操作,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尽管Uber在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其竞争对手则大都专注于廉价劳动力,但事实证明,专注于技术才是一个有效的长期战略。
相互信任固然很好,但是商业联盟的格局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必须建立自身的技术竞争力
许多投资者,至少那些一直在关注Ezbuy的投资者,在其身上看到了很大的价值和潜力,因此才会对其进行投资,甚至IDG Ventures和Vision Knight Capital也参与到了其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的资金都被用来投入到了业务的发展和扩张中,而不是被用来建立技术竞争力去保护市场份额。就像很多投资者说的那样:它的发展没有建立在可靠的技术基础上。更糟糕的是,它对自己持续在中国电商平台上直接购买的能力有着过度的依赖(和信任)。
他们应该做的其实正好相反。他们应当通过建立一个可以使自己彻底脱离那些中国电商平台的独立平台,来进一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市场,企业间的竞争是异常残酷和严峻的,Ezbuy也不应当期望中国的电商巨头们会一直温柔地默默地纵容它逐渐壮大。
不要笑,下一个也许就是你
很多人都喜欢嘲笑别人的失败。但是,这其实是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想要学好这一课,最快的办法就是快速检查一下自己的业务(如果你有的话),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因为缺少对技术的投资而面临着被技术胁持的风险,或者是否自己的业务也过度依赖于他人。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也是时候仔细研究一下你投资的项目,并且在你投入更多的资金前,请先更好地了解一下相关的基础技术。毕竟,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